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重症急性胰腺炎APACHEⅡ评分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严重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52例SAP患者进行评分分析. 结果 SAP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值为(16.60±9.07)(8~40)分.其中分值为SAPⅡ级高于SAPⅠ级、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均Ρ< 0.01).随着分值的增高,SAP的预测死亡风险率和实际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Ρ<0.01);且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0.91, Ρ<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评估SAP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SK3是小电导型钙依赖钾通道之一,是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通路中关键物质,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蛋白SK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制作糖尿病模型组(DM),注射STZ未能成模大鼠用作STZ药物对照组(STZ),其余10只大鼠用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成功后饲养8周,注射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80μg/kg后,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随后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SK3mRNA和蛋白在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水平。结果:DM组(26只)有14只大鼠阴茎勃起,勃起率为54%,STZ组(15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勃起率均为100%。DM组SK3mRNA表达(0.50±0.09)显著低于STZ组(1.15±0.03)和空白对照组(1.21±0.04)(P<0.05)。DM组SK3蛋白表达(0.65±0.06)与STZ组(1.28±0.04)和空白对照组(1.34±0.05)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STZ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和SK3mRNA及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可明显降低大鼠阴茎勃起功能,且这可能与大鼠阴茎海绵体SK3表达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肿瘤从原位增殖到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必须借助某些酶,使基底膜成分降解,并在有关因子的协同作用下穿透基底膜完成侵袭转移过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重要的一类,MMP-2和MMP-9是降解基底膜最主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本组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壶腹癌中MMP-2、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1.材料:本组壶腹癌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68岁。正常壶腹8例(标本取自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所有标本均经手术证实或在本院病理科复查HE切片后确诊,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根据癌细胞分裂相、核异型程度及癌细胞的排列分为高、中、低分化3组,并按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标准进行TNM分期。   2.试剂:鼠抗人MMP-2、MMP-9单克隆抗体,胃蛋白酶、S-P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为Maxin公司(美国)产品。   3.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切片常规脱腊水化,3% 过氧化氢洗10min,PBS洗10min。按不同抗原进行预处理,MMP-2组切片不作预处理,MMP-9组切片以胃蛋白酶消化20min。10%正常羊血清室温孵育10min;一抗(1∶75)4℃孵育过夜,PBS洗10min;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15min,PBS洗10min;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10min,PBS洗10min;DAB显色3~5min,流水冲洗,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干燥,中性树脂封片,光镜下观察结果。以已知胰腺癌阳性片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式。 结果:4例为体检发现,其他14例均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11例,腹部肿块3例,伴有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2例。B超和CT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可呈多囊或单囊,内壁可见乳头状物。均获得手术切除,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中6例发生癌变。 癌变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7-58个月)。结论: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困难,肝内胆管囊腺瘤易恶变,发现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RPC)PC3细胞中,内皮素-1(ET-1)刺激对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及内皮素受体A(ETAR)与内皮素受体B(ETBR)在此调控通路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 nmol/L)ET-1刺激前列腺癌PC3细胞相同时间(24 h);另外用BQ123(ETAR拮抗剂)、BQ788(ETBR拮抗剂)单独作用于PC3细胞或与100 nmoL/L ET-1联合作用于细胞24 h.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COX-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PC3细胞在0.1-100.0 nmol/L浓度的ET-1刺激后COX-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显示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BQ123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均显著抑制ET-1介导的COX-2的上调,与单纯应用ET-1组有显著差别(P<0.05),BQ788则对ET-1介导的COX-2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ET-1对COX-2的表达有上调作用;ETAR参与厂这一调控过程,ETBR可能未参与此过程.这为ETAR拮抗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应用于HRPC的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改善和调节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EDHF)和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临床效果。方法 58例DME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单用小剂量PDE5i;B组(25例)单用羟苯磺酸钙;C组(21例)小剂量PDE5i联合羟苯磺酸钙,均治疗12周。观察指标包括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性活动日志(SEP)、全球评估问卷(GAQ)。结果 12周治疗后3组IIEF-5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后阴茎插入的成功率和保持勃起至完成性交的成功率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DHF和NO/cGMP通路联合治疗DMED,能够增强疗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前瞻性观察不同量肝切除术后 ,膈下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及与腹腔感染发生的关系 ,并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结果 肝切除≤ 2个肝段时 ,腹腔引流液细菌阳性率为 5 5% ,腹腔感染发生率为 2 7% ,肝切除≥ 3个肝段时 ,腹腔细菌阳性率为 3 1 8% ,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 6%。结论 肝切除≥ 3个肝段时腹腔感染发生率较高。部分肝切除术后膈下存在着准感染状态 ,采用膈下并置双管引流、持续点滴冲洗、细菌培养等围手术期措施有助于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11例比3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所占比例(15例比6例)均低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占比[(67.2±8.5)%比(42.3±5.9)%]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可以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HC合并胆管癌栓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比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单纯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18例,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20例,其中左半肝切除10例(4例附加行肝门汇合部胆管切除及右肝管空肠Roux-Y吻合),右半肝切除 左肝管空肠吻合1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癌肿切除 汇合部胆管切除 胆管空肠吻合2例,右肝不规则切除5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3%(21例)、21.1%(8例)、10.5%(4例)。单纯胆管癌栓清除患者平均存活7个月,肝癌切除患者平均存活1年8个月,最长已存活5年3个月。结论: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胆道引流术是本病最为理想的术式。胆管癌栓清除后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术前黄疸重,肝功能失代偿,难以承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分期手术,先癌栓清除,解除胆道梗阻,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争取二期肿瘤切除。单纯行胆管癌栓清除,无法根治切除,是胆管癌栓复发的根源。对于胆管癌栓术后复发,选取适当的病例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观察MSC在肝移植受体内的定居能力。方法直接贴壁法培养大鼠MSC,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MSC向成骨和成脂肪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DAPI荧光标记MSC,由门静脉注入肝移植受体,取肝组织冰冻切片,观察其在移植肝内的定居情况。结果直接贴壁法成功分离培养MSC,并在传代培养中得以纯化扩增。传代周期约5d,可在体外传代20代以上,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符合MSC表型。MSC可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DAPI标记MSC的阳性率达100%。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MSC定位于移植肝内。结论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MSC简单易行,获得MSC纯度高,生物学特性稳定;MSC可以在移植肝内存活并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