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旨在观察Rac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Rac1m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FuGENE6法将Rac1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入HL-60细胞,应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right-Giemsa、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及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结果表明:Rac1在HL-60细胞系中相对含量(Rac1/GAPDH)为0.84±0.13,在正常PBMNC中相对含量为0.26±0.1(P<0.01),Rac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BMNC。与正义链(SODN)组相比,经2.0g/L Rac1特异性ASODN作用48小时后,HL-60细胞存活率降低[(73.7±5.0)%vs(93.2±3.0)%,P<0.01],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52.1±6.8)%vs(31.6±4.7)%,(P<0.05)],AnnexinⅤ阳性率升高[(19.2±2.1)%vs(4.1±1.7)%,(P<0.01)],凋亡小体明显增加。结论: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高表达的Rac1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HL-60的过度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 ,并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的评价方法以及VEGF特异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用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细胞株 (HL 6 0、U937、NB4、JM和K5 6 2 )培养上清中bFGF和VEGF浓度 ,比较其差异 ,将VEGF血清浓度测定值 (pg ml)、血清浓度测定值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标化后标化值VEGF PLT(pg 10 6 )分别作为比较指示 ;HL 6 0细胞经不同浓度VEGFASODN作用后 ,利用噻唑蓝、ELISA法分别测定靶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其VEGF分泌水平。结果发现 :①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阳性率 (37.5 % )高于健康对照者 (10 % ) (P <0 .0 1) ,在 5株白血病细胞株中 ,NB4 、U937和K5 6 2细胞上清中检测到了bFGF表达 ;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健康者血清VEG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但二者标化值测相差显著 (P <0 .0 5 ) ;除U937外 ,其余 4株细胞株培养上清中均有VEGF表达 ;③HL 6 0细胞经 0 .5 ,1及 5 μmol LVEGFASODN作用 2 4小时后 ,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 ;经 1,5 ,2 0 μmol LVEGFASODN作用 2 4小时后 ,HL 6 0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 (P <0 .0 5 )。结论 :  相似文献   
33.
CD3AK细胞在肿瘤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3AK细胞在肿瘤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袁跃传,孙秉中,杨平地,朱华锋,沈素芸(西京医院血液内科)关键词CD3AK细胞,肿瘤,生物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730.51抗CD3分子单克隆抗体活化、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维持增殖的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34.
28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组织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syndrome,HLH)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疾病的诱因,对28例HL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有持续1周以上的发热、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肝功能障碍表现,部分患者尚有以下特点:9例HLH为恶性淋巴瘤的前期表现,1例以类似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起病,1例以明显的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而在脑脊液中查见有明确的噬血细胞,1例因淋巴结活检发现噬血现象而确诊。另外,28例HLH的发生源自不同的诱因,其中EB病毒感染11例、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2例、淋巴瘤11例(以T细胞性淋巴瘤为主)、自身免疫病3例。结论:HLH临床表现与诱因具有高度异质性,来自牧区的患者需除外寄生虫感染(如利什曼原虫)的可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bFGF)对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SD♂大鼠,普通级,随机分成3组:Ad-bFGF目的组、Ad-GFP对照组、PBS对照组,每组10只。于大鼠背部设计2cm×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术后4d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成活面积,检测bFGF表达情况,计算血管密度。结果目的组皮瓣的成活率、血管密度和染色深度均较两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Ad-bFGF基因治疗能够促进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36.
张伟平  陈协群  张永清  梁蓉  朱华锋  李琦 《医学争鸣》2003,24(16):1485-1488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细胞株 (HL 6 0 ,U937,NB4 ,JM ,K5 6 2 )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VEGF ASODN)对HL 6 0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10例健康者血清及 5种白血病细胞株培养上清 ,用夹心ELISA法测定VEGF浓度 ,血清VEGF浓度经血小板数标化后以VEGF/PLT(pg·10 -6)作为标准比较其差异 ;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 0经不同浓度VEGF ASODN作用后 ,利用噻唑蓝、ELISA法分别测定靶细胞的生长状态及VEGF分泌水平 .结果 :急性白血病和健康者血清VEGF/PLT相差显著 (P <0 .0 5 ) ;4株白血病细胞株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范围为(91.2~ 2 6 0 .9)ng·L-1;与对照组相比HL 6 0细胞存活率经 ,0 .5 ,1及 5 μmol·L-1VEGF ASODN作用 2 4h后明显降低(P <0 .0 5 ) ;经 1,5 ,2 0 μmol·L-1VEGF ASODN作用 2 4h后 ,HL 6 0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健康人有明显升高 ;部分白血病细胞株VEGF自分泌较高 ;用VEGF ASODN可以抑制VEGF表达从而抑制HL 6 0细胞生长 .  相似文献   
3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胆管损伤是其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多数报道腹腔镜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2%~0.7%,平均约为0.5%,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医疗纠纷,产生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发生此类并发症,才是LC手术成熟的境界,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7月间2080例LC手术,发生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0.1%,就此作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骨髓瘤骨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中粘蛋白1(mucins1,MUC1)的表达水平与骨髓瘤骨病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取50例骨髓瘤患者(0、1、2、3、4级骨病者各10例)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及外周血,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及外周血中MU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0级、1级、2级、3级、4级骨髓瘤骨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MU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且升高程度与骨损坏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UC1可能参与骨髓瘤骨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9.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有密切联系[1,2].我们曾发现,重型再障患者骨髓的Th1样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上调,而Th2样因子IL-4却大致正常,间接提示重型再障可能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失衡[3].为探讨Th1/Th2细胞失衡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效应,们利用CD34+细胞和Th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在体外模拟Th1/Th2细胞的交互调节过程,观察了对CD34+细胞扩增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脂肪移植法修复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脂肪移植填充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患者乳房局部缺损外形明显改善,缺损范围小于1/4 象限的患者,术后改善优良率为82.5%.缺损在1/4象限到1/2象限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36.1%,2组优良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复发,受移植乳腺未见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 结论 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乳房缺损,采用脂肪移植的方法纠正安全有效,且缺损范围小于1/4象限的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