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通过生化指标和力学实验研究,测定不同周龄SD大鼠血清中钙离子和碱性磷酸酶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周龄大鼠胫骨抗压缩破坏载荷的变化。方法:选用48只清洁级9个月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吊组、去势组和假手术组,以断头的方式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清钙离子和碱性磷酸酶指标和测量整根胫骨在静载压缩破坏情况下的组间差异。结果:4周后,悬吊组和去势组均能得到较好的骨质疏松模型;随着周龄增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胫骨压缩破坏载荷均迅速降低,然后达到稳定。结论:SD大鼠骨质疏松后,骨量并非一直持续丢失,最后会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三维多孔支架材料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LLA/n-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细胞培养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PLLA/n-HA复合支架上,体外共同培养后,CCK-8法检测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PLLA/n-HA复合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复合支架材料上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到细胞在复合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生长,并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结论三维多孔支架材料PLLA/n-HA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n=35)和严重脓毒症组(n=23).收集58例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样本中ACE含量,...  相似文献   
44.
背景:采用动态无损伤加载系统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骨形态计量学指标,于2007-04/08在吉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9月龄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每组7只.方法:将去势对照组和去势加载组大鼠双侧背部卵巢切除,假手术组背部切口除去少量脂肪后,闭合伤口.大鼠去势1周后,去势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无损加载系统对大鼠胫骨两端开始加载,加载载荷分为1,2,4N,15min/d,加载4周.主要观察指标: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去势加载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P<0.01),去势加载4N组和去势加载2N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高于去势对照组(P<0.001);去势加载4N组骨小梁分离度较去势对照组下降(P<0.05),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的趋势,骨小梁分离度有下降趋势.假手术组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均低于去势对照组.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双标间距、骨矿化沉积率均有增加趋势;去势加载2N组和去势加载4N组骨矿化沉积率均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结论:在1~4N范围内,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去势大鼠各个骨形态计晕学参数都有优化的趋势,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疏松进程减慢.  相似文献   
45.
不同孔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溶胶-絮凝法制备粉体,运用压力成型、木模成型和浸渍成型分别制得孔隙分布均匀的孔径分别为50~150μm、100~250μm和300~500μ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②实验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植入50~1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300~500μm孔径材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3种不同孔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④实验评估: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X射线评分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但其骨修复能力受孔径因素的影响,孔径100~250μ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技术对肩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从而为本病的疼痛护理提供有效手段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40min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疗程前后采用疗效评定、疼痛评分和JOA评分。结果:①中医护理组总体有效率是100%,常规护理组总体有效率是100%,治疗后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疼痛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肩关节JOA评分示,治疗后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肩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手术前后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h,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随访半年,均已完全负重,无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好。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安全,患者恢复快,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8.
背景: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与力学性能,但缺乏骨诱导作用.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复合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单侧桡骨缺损模型后,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行骨缺损修复: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人工骨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组、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扫描电镜、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与结论:术后4,8,12周,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人工骨组X射线评分、成骨效果、放射性核素聚集强度、生物力学强度均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组(P < 0.05).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骨端硬化,骨缺损未能修复.说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9.
背景:射频能量已用于处理关节软骨损伤,但其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在体外模拟关节镜条件下使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软骨损伤,分别通过葡萄胺聚糖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估软骨细胞的活力和表面轮廓.方法:无菌条件下,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分别处理新鲜牛膝关节软骨10,20,30,40 和50 s.处理后取下全层关节软骨,每个标本分为2 部分,一部分通过检测葡萄胺聚糖释出率评估软骨细胞的活性,另一部分通过扫描电镜评估软骨的表面轮廓.结果与结论:双极射频能量对软骨细胞造成时间相关的有害效应,软骨细胞的活性与处理时间呈负相关.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处理时间大于20s 才可充分光滑软骨表面,达到扫描电镜评分的2 分.提示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时,软骨细胞的活性和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相关,应谨慎使用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直至其长期效应得到评估.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或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