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三联治疗中的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对胃内 2 4小时pH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雷贝拉唑组 12例 ,奥美拉唑组 15例 ,分别口服雷贝拉唑 10mg ,奥美拉唑 2 0mg ,2次 /d ,连续 4天 ,第 5天给药后进行胃内 2 4小时pH监测。结果 雷贝拉唑组胃内pH平均值为 5 6 8± 0 90 ,中位值为 6 10± 1 2 3,2 4小时pH >4的总时间及百分比为 18 2 8± 3 6 0小时 ,(76 18±15 0 2 ) % ,第 5天服药后pH >4所需时间 80 83± 5 3 97分钟。奥美拉唑组上述各值分别为 5 84± 0 6 5、6 19± 0 5 0、2 1 2 8± 2 2 5小时 (88 6 8± 9 39) %、70 15± 5 0 30分钟。结论 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均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而服药后 2 4小时pH >4的总时间及百分比奥美拉唑组明显强于雷贝拉唑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及指导治疗直肠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结肠镜检出直肠类癌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超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指导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类癌超声特点结合术后病理。结果 21例类癌超声内镜特征为:来源于粘膜(7例)或粘膜下层(14例)的均匀低回声卵圆形肿块,边界清晰,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指征。21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类癌,切缘阴性。随访7~46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具有诊断和指导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观察膈肌生物反馈训练(DBT)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咳嗽的效果。方法 11例GER相关性咳嗽患者,填写问卷后学习DBT方法,同时服用PPI(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每2周随访1次,第8周末完成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第12周末接受电话随访。结果 DBT联合PPI治疗后2周,反流症状总评分(TRSS)和咳嗽评分(SC)改善均>50%;治疗8周,疗效稳定,生活质量中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这6个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P<0.05)。第12周末随访,PPI减量后患者症状稳定。结论 DBT联合PPI治疗GER相关性咳嗽,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PHT)出血患者食管胃底静脉丛应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TH胶)栓塞前、后门静脉系统压力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预测再出血风险.方法: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25例行食管胃底静脉丛TH胶栓塞,10例行食管胃底静脉丛TH胶栓塞+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比较术前、术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压力变化;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观察手术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止血.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术后门静脉主干静脉压为(37.45±5.11)am H2O(1 cm H2O=0.098 kPa),较术前明显升高[(32.54±5.23)cm H2O,P<0.01];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为(34.33±4.68)cm H2O,较术前升高[(31.46±4.35)am H2O,P<0.053.10例经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PSE治疗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8.70±4.58)cm H2O比(32.68±4.89)cm H2O、(28.03±4.12)cm H2O比(31.46±4.35)cm H2O和(28.81±5.12)cm H2O比(32.89±4.79)cm H2O P值均<0.053.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术后3周患者血清白蛋白为(34.57±6.84)g/L,较栓塞前高[(30.45±5.78)g/L,P<0.05].术后少量患者出现发热、腹水,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3个月后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结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症出血治疗有效,且对肝细胞功能恢复有一定效果,但有增加消化道再出血风险.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SE对降低门脉压力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但不利于肝细胞功能恢复,有增加腹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作用及体内修复软骨组织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体外高密度细胞悬液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下,用CDMP1联合TGF-β1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从大体、组织学及力学方面观察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诱导后的培养体系可表达特异性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糖氨聚糖;将培养体系移植动物体内,可有效修复软骨缺损.结论 CDMP1和TGF-β1联合诱导BMSCs所得组织工程化软骨可以有效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7.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是来源于上消化道管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病变。内镜检查很容易发现消化道存在隆起性病变,但很难判断其性质。微探头超声内镜(erdoscopic 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检查技术能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及周围结构,对黏膜下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正> 硬膜外碘水造影术是直接经骶椎管注射造影剂后,使硬膜外腔清晰显影,同时使神经根鞘显影,对腰3、4,腰4、5及腰5骶1间或外侧病变的诊断不受解剖学限制,主要诊断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马尾肿瘤等。尤其对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食道癌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WIBS)的影像表现及该序列对食道癌的诊断价值和较佳b值的选择。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收集经食道镜及病理证实的32例食道癌病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胸部常规T1WI、T2WI、DWIBS检查,由不同b值:0、500、800 s/mm~2获得DWIBS图像;分别测量正常食道、食道ca及相同层面胸壁肌肉在不同b值时的扩散信号强度(SI)及病变的ADC值,计算食道病变与相同层面胸壁肌肉相对信号强度比(SIR);评价不同b值DWIBS图像背景抑制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 DWIBS图像上32例食道癌病例中有31例在DWIBS图像上都显示为较明显的高信号,与背景信号对比明显,b值为500、800时病灶的信号强度(SI)分别为106±31.4、 93.3±25.3,信号强度比(SIR)分别为3.30±0.86、3.01±0.94,正常食道的SI分别为43.5±5.2、38.1±4.9,SIR分别为1.36±0.164、1.43±0.17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道癌组b值为500、800时的SI及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癌组ADC值分别为1.42±0.19、1.28±0.20,正常对照组食道的ADC分别为1.93±0.168、1.80±0.19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好的表述参数是信号强度,b值=800 s/mm~2的图像背景抑制效果及图像质量优于b=500 s/mm~2。常规MRI检查的阳性率为90.6%,DWIBS检查的阳性率为96.9%。结论食道癌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可清晰分辨肿瘤组织,食道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为800 s/mm~2,扩散图像既可以较好的克服T2透过效应及灌注效应对食道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又能够较为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DWIBS增加了食道癌的可见度,是常规序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中文版患病观念问卷修订版(IPQ-R)进行文化适应性修订,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共纳入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重度抑郁发作、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及中医科、西医普通内科候诊的非特定疾病患者共600例,其中111例在4周后完成重测。使用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作为校标工具。结果:IPQ-R包括症状识别、疾病认知和疾病归因3个部分。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症状识别和疾病归因分别提取出6、4个因子,分别解释总方差变异的54.4%、55.6%;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疾病认知的7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87,CFI=0.96,RM SEA=0.06)。6组患者在IPQ-R的3个部分(除疾病认知的波动性因子)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各因子得分与PHQ-9、GAD-7和SF-12评分均有相关性(|ICC|=0.10~0.65,均P0.05)。问卷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52~0.91,重测信度(ICC)为0.57~0.88。结论:中文版患病观念问卷修订版在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就诊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评估其症状识别、疾病认知和疾病归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