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75岁)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影响高龄患者全膀胱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中年龄≥75岁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数据、术后并发症,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影响高龄患者全膀胱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2±110)min,中位出血量450ml。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达43.5%(20/46),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2/46),术后手术相关死亡率为4.3%(2/46)。COX生存分析发现肿瘤是否器官局限,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结论:对于能够耐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高龄患者,全膀胱切除治疗仍应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手术治疗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45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方法、术后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UTUC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UTUC术后膀胱复发率为18.0%(80/445),其中66.2%(53/80)的患者膀胱初次复发发生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OR=1.99,95% CI:1.22~3.22,P<0.01)、有膀胱癌病史(OR=2.69,95% CI:1.71~4.24,P<0.01)、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OR=2.15,95% CI:1.30~3.57,P<0.01)、输尿管下段肿瘤(OR=1.40,95% CI:1.11~1.78,P<0.01)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其均为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有膀胱癌病史、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输尿管下段肿瘤是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UTUC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监测,定期复查膀胱镜。  相似文献   
24.
类器官是一种新型体外模型,能有效重现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传统的临床前模型相比,类器官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和分子学特性,成为研究肿瘤异质性、功能通路和免疫微环境的重要工具,适用于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筛选和个体化治疗。尽管类器官面临低建模成功率、高成本和缺乏标准化等问题,但生物工程技术不断创新、跨学科融合有望克服这些挑战。本文将对类器官在膀胱癌研究中的优势、建立过程和其临床应用前景与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改良减Trocar法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中心行该术式的36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随访数据分析。36例患者均先取90°健侧卧位,行经腹腹腔镜肾脏切除术,随后不重新铺单取45°健侧卧位,分离输尿管下段、袖状切除部分膀胱壁并连续缝合,术后予以吡柔比星40 mg即刻膀胱灌注。36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其中1例患者术后1年因膀胱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患者术后3个月尿道复发,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我中心认为,改良减Trocar法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避免肿瘤播散等优点,且只需3个Trocar,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是替代开放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6.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LS)解剖结构复杂,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与静力的稳定结构,近年来,对PLS的解剖学描述和其在膝关节稳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PLS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腘肌及腘肌腱、弓状韧带、豆腓韧带、冠状韧带等。生物力学研究已证明PLS在限制膝内翻,胫骨外旋、前移、后移有着重要的作用。PLS损伤的漏诊会导致膝后外侧区疼痛、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LRI)、异常步态等。PLS单独损伤较少见,通常伴随交叉韧带损伤,重建交叉韧带时若忽略PLS极易造成交叉韧带的重建失败。PLS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能给PLC损伤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 LVI)同膀胱癌生存、复发和进展风险密切相关,但在目前膀胱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对LVI作用的认识仍不足。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在识别和评估LVI、了解LVI发生机制以及探索LVI辅助临床精准诊疗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笔者认为,继LVI在识别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中的意义被写入指南后,LVI在识别新辅助治疗获益患者中的作用将逐渐被认识。而凭借3D病理学、高通量测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对LVI的发生机制、分子特征将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8.
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促进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无症状脓尿(asymptomatic pyuria, AP),被认为是反映泌尿系统炎症状态的指标,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的预后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AP的变化影响肿瘤微环境和局部炎症反应,对UC的复发、治疗和疾病进展有预测作用。本文系统性梳理近年来关于AP的临界值、作用机制及其对上尿路上皮癌和膀胱癌预后价值的相关文献,评价AP作为一种有效的UC预后指标指导治疗策略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