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山药是临床常用药之一,善滋补阴液,入肺、脾、肾三经。通过对历代所有运用山药的方剂分析,发现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前30 味中药,其中有28 味来自于《神农本草经》,23 味属“上品”。本文重点分析了山药与补益药的配伍意义及规律,以期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提供依据,从而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组1只,NAFLD组2只),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模型组(10只)和电针组(10只)。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治疗4周。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比色法检测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增高,CYP1A1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降低,CYP1A1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CYP1A1表达的上调,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自我管理健康的模式,验证远程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从目标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中筛选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级筛查。实验组应用智能手机程序,在研究小组指导下进行药物、饮食、心理、运动、并发症的自我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智能手机程序的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糖尿病足、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2DM患者通过应用智能手机程序,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有明显改善,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ingle channel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PCNL)与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ultichannel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7年9月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其中4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余6个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共9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PCNL组的第一次结石清除率优于S-PCNL组[OR=3.69,95%CI(2.51~5.42),P<0.000 01]、M-PCNL组总结石清除率优于S-PCNL组[OR=4.52,95%CI(2.41~8.48),P<0.000 01],而M-PCNL组和S-PCNL组在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对多通道组选择的通道大小不同行亚组分析,通道F20时,2组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通道F18时,M-PCNL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S-PCNL组[MD=1.31,95%CI(0.05~2.57),P=0.04]。另外2组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总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建立2~3个F18通道的M-PCNL在第一次结石清除率及总结石清除率方面优于S PCNL,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总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
26.
吕凯  李凤  龚标  代恩泽  汪莹  曾志华 《针刺研究》2013,38(4):265-270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Slit 2/Robo 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Slit2/Robo 1在电针对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后两组再根据缺血时间随机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组各10只.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取“内关”“足三里”,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1、3、7、14天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lit 2和Robo 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lit 2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P<0.05,P<0.01),3d时升高达高峰(P<0.01),14d时回落到基础水平(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均呈现高表达(P<0.05,P<0.01),电针组Slit 2高峰出现在术后7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obo 1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P<0.05,P<0.01),3d时升高达高峰(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4d时仍高于基础水平(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1、7、14d时呈现更高表达(P<0.01,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皮质Slit 2/Robo 1表达明显上调,给予电针干预后可提高其表达峰值并延长高表达时间,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白砂糖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伤口、小面积烧伤烫伤创口中,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对22例脂肪液化感染致切口愈合不良者,采用白砂糖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伤口瘢痕小,愈合好,无继发感染的后患,患者痛苦小.结论:白砂糖的高渗性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及粘连作用,红外线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 (CSCI)后,电针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表达的影响,分析电针促进大鼠CSCI后受损神经纤维再髓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建立CSCI模型后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根据治疗时间分别分为3 d、7 d和14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对照组只造模,不治疗;治疗组于造模后,针刺脊髓损伤节段局部夹脊穴、双侧足三里和双侧太溪穴,并于双侧足三里和太溪穴进行电针刺激 (连续波,输出频率为2 Hz,电压1.5 V,30 min)。运用神经功能评分和电镜分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有髓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OPC标记物NG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显示:3 d和7 d对照组和电针组组间及组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电针组分别与7 d电针组及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均有程度不等的轴突肿胀,轴浆内细胞器变性、丢失;髓鞘出现水肿,髓鞘板层结构紊乱、增厚,直至溃变、崩解。电针组的髓鞘、轴突肿胀程度比同时期的对照组略轻,髓鞘结构较为致密。G-ratio值显示,3 d和7 d对照组和电针组组间及组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电针组分别与7 d电针组及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电针组的NG2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均逐渐上调,对照组和电针组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及相同时间点(7 d,14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CI后,通过电针刺激穴位,并给予足够有效的刺激时间,可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炎症、水肿的吸收,并使OPC的表达增强,帮助脊髓受损神经纤维再髓鞘化,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9.
楔状缺损是牙齿的唇颊面牙颈部硬组织在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患病率高达5.3%[1].它不仅是一种口腔疾病,还严重影响了牙齿的美观性.因而正确选择修复方法对楔状缺损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修复时对牙髓组织的刺激性小,而且要求美观,尤其是对于前牙.……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针灸组给予针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针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腹痛、下腹坠胀、腰酸、带下增多、痛经、月经失调、神疲乏力、附件增厚、盆腔压痛、盆腔包块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宫颈或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片镜下白细胞、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治疗结束6、9、12个月后,针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