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8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分别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采用文拉法辛(文拉法辛组)与阿米替林(阿米替林组)分别合并利培酮治疗8周,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文拉法辛组HAMD评分较阿米替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8周末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减分率文拉法辛组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TESS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文拉法辛组为48.2%,阿米替林组为83.5%(P〈0.01),文拉法辛组少而轻。结论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与阿米替林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前者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依从性好,同时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部分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抗心肌抗体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向扩张性心肌病(DCM)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预测ADP/ATP载体蛋白(ANT)和β1受体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用人工多肽合成仪器合成的多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方法,对慢性VMC病人进行抗心肌抗体的检测,同时对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干预,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慢性VMC病人抗心肌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0%;22例抗体阳性的慢性VMC患经过3.1年随访,其中8例(36.4%)演变为DCM,经给予地尔硫Zhuo或倍他乐克干预治疗后6例恢复正常,而6例抗体阴性的患随访期间均未出现DCM表现。结论:慢性VMC病人抗心肌抗体阳性率较高,部分患会转化为DCM;药物干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在 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 MCP- 1真核表达质粒 p VM。 CVB3腹腔注射雄性 BAL B/c小鼠 ,随机分四组 :单独 CVB3感染 VMC组 (A组 )、10 μg过表达 MCP- 1组 (B组 )、4 0 μg过表达 MCP- 1组 (C)和空质粒对照组 (D组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 (E组 )和未感染过表达组 (F组 )。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 (HW/BW)、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 (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 CK- MB水平。结果 与 E组相比 ,A组的 HW/BW、PS、血清 CK- MB和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均有明显改变。表明 CVB3感染后小鼠出现一系列的体征改变。与 A组相比 B组的 HW/BW、PS、血清 CK- MB和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均未呈明显改变。但 C组 CVB3载量明显降低 (P<0 .0 5 ) ,血清 CK- MB水平升高 (P<0 .0 1) ,而 HW虽然升高(P<0 .0 5 ) ,但是 HW/BW未呈明显的改变 (P>0 .0 5 ) ,PS升高 (P<0 .0 5 )。 D组与 A组相比 ,CVB3载量、血清 CK-MB水平、HW/BW和 PS均未呈明显的改变 (P>0 .0 5 )。 F组的 HW/BW和血清 CK- MB水平与 E组相比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而 PS升高 ,但低于 A组 (P<0 .0 1)。结论 单独在心肌组织过表达 MCP- 1仅引起心肌组织学改变 ,不能 相似文献
85.
86.
急性脑梗死 (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是常见病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 ,其发病率在目前较高的水平上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 。急性脑梗死是多危险因素性疾病 ,迄今为止的各类研究揭示高龄、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TIA发作史、吸烟、颈动脉狭窄、高血脂等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但这些危险因素是长期存在并相对稳定 ,而脑梗死发病却是突然的 ,且与这些危险因素的病情、病程无关。因此 ,急性脑梗死发作可能存在其他触发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要确立感染与循环免疫复合物 (circulatingimmunecomplexe ,CIC)的关系、C… 相似文献
87.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颈部乙醇火焰烧伤治愈后9个月入院.患者烧伤创面愈合后逐渐出现颈前部瘢痕增生,至入院时已达15.0 cm×3.0 cm×0.5 cm,颈部活动受阻.入院后行颈前区正常皮肤外扩张牵引,牵引重锤0.5kg,2次/d,30 min/次,并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重锤渐增至4 kg,1 h/次.25 d后行瘢痕切除和正常皮肤缝合术,术后7 d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代(缬沙坦)在高血压病患中降压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开始口服剂量为80mg/d,如果4周后血压控制不佳,可加至160mg/d,在调整剂量之前或之后加用双氢克尿塞(DHCT12.5mg/d),总疗程2个月。结果:60例高血压病人在缬沙坦治疗2个月后SBP与DBP分别较服药前下降15%和18%,其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未见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心率无显变化。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极好的耐受性,正确的护理和宣教是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在该院治疗的79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分组,对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其余3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观察了解方法进行护理。并在护理实施后的一定时间后进行效果评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程度和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中药香加皮提取物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of cortex periploeae,TCCP)对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F344大鼠120只,随机分为NMBA模型组、TCCP干预组、大豆油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NMBA,TCCP干预组大鼠同时给予皮下注射NMBA及肌注TCCP,大豆油对照组大鼠肌注大豆油,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分别在给药后第9、15和25周,H-E染色检测大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大豆油对照组大鼠食管未发现异常变化,NMBA模型组大鼠9周时,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率为20.0%,15周时为46.7%,25周时达93.3%.与NMBA模型组相比,第9、15周时TCCP干预组癌前病变大鼠的比例明显降低(0、0 vs 20.0%、46.7%,P<0.05).NMBA模型组第9、15和25周时,大鼠食管上皮组织PC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3.17 ±29.74 vs 167.96 ±20.16,268.35±39.56 vs 170.76±14.79,327.24±28.19 vs 172.49 ±17.49;P<0.05);与NMBA模型组相比,TCCP干预组大鼠食管上皮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CCP可抑制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前病变,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