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四川省常见病之一,发病时间集中在秋收季节,农民因下田劳动受染,1980~1989年呈现暴发流行达94县次。肺弥漫性出血(以下简称PDH)是导致四川省钩体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该病死因的98%。经过多年现场观察发现PDH的发生发展有严格规律性,独特的临床征象和病理变化,是一种国内外文献未系统报道过的一种临床病理实体(Special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y)。通过乐山市几个县长期现场研究,及实验室研究,发现PDH是由数量多、毒力强、致病力大的钩体引起的,在四川、贵州、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我国的急性传染病,特别是烈性(甲类)传染病如天花,已随全世界的消灭而消灭。人间鼠疫亦已基本消灭,霍乱得到了迅速的控制。其他流行性的传染病,虽有时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仍在较大幅度地逐年减少。人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对乙型肝炎病(HBV)的深入研究中,又发现一种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又依附于HBV感染的新的肝炎病毒——δ因子。这种肝炎病毒是全球分布的。流行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非洲部分地区及中东等地。但主要在地中海地区及西方国家(如美国)的药瘾者中占优势,特别是在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鼠 PA 下呼吸道感染模型的制作及光镜、电镜技术对 PA 呼吸道感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 BALB/C 小白鼠呼吸道 PA 感染动物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参考指标并动态观察了 PA 呼吸道感染过程中不同时间在呼吸道、肺内的粘附、定值又侵袭部位.在粘液型PA 及非粘液型 PA 呼吸道感染机制的研究中明确了粘液型 PA 的肺内向肝、脾、血中的侵袭力要比非粘液型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鼠PA下呼吸道感梁模型的制作及光镜、电镜技术夺PA呼吸道感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BALB/C小白鼠呼吸道PA感染动物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参考指标并动态观察了PA呼吸道感染过程不同时间在呼吸道,肺内的粘附、定值及侵袭部位,在粘液型PA及非粘液型PA呼吸道感染机制的研究中明确了粘液型PA的肺内向肝、脾、血中的侵袭力要比非粘液型强。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的分子和免疫病理学研究现状王小飞,曹钟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乙型肝炎的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方面,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一综述。一、...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1例病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微循环超微结构病变及肝功能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微循环病变,而且无论其病变程度如何,均有SGPT、ZnT或TT的不同程度升高。由此表明,一旦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就意味着有肝微循环障碍;A/G比值与γ-球蛋白升高的频率在肝微循环重度损害的病例中更高,这对于判断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作者强调,在慢乙肝的治疗中应重视早期改善肝脏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ABC法和D-PAP法检测了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HBcAg及血清HBV-DNA、抗-HBe。结果,肝内HBcAg的检出和含量与肝损伤呈负相关趋势,提示CAH肝损伤程度不直接与HBV复制有关,且表明血清HBV-DNA能很好地反映肝内HBcAg存在情况,在血清中已出现抗-HBe的病人中可检出肝内HBcAg(39%)及血清HBV-DNA(45%),所以不能认为抗-HBe是HBV复制停止及传染性减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重肝)容易继发各种感染而致死亡。现将1980年我院所见重肝合并感染22例(均符合1978年全国肝炎会议统一标准,其中11例HBsAg阳性)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它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过程,还具有防御、解毒和排泄等各种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肝内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及转运等方式进行解毒,并最终从粪便或尿中排出。由于绝大多数的药物是在肝内代谢的,因此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原已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更为常见。有人估计目前肝脏病患者中约有20%是由药物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