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别嘌呤醇(Alloputinol)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fion,MI)后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5),心肌梗死组(MI,n=16)和别嘌呤醇组[50mg/(kg·d),n=15],28d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梗死面积,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力,XO活力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LVWI,XO蛋白表达和活力升高,清除活性氧活力和心功能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与MI组比较,LVWI和XO活力降低,清除活性氧活力和心功能升高(P<0.05或P<0.01),但心率,动脉血压,梗死面积和XO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够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联合应用低强度超声(LIU)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损伤组(SCI组);C组,单纯移植NSCs组(NSCs);D组,NSCs移植联合应用超声组(NSCs+LIU)。每组8只。除A组外,其余3组制作T8平面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含有NSCs悬液的明胶海绵植入C组和D组横断损伤脊髓处,B组在损伤处移植含细胞培养液的明胶海绵,D组同时应用超声治疗。2个月后,实验各组采用BBB(Basso,Beatti,Bresnahan)评分、电镜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观察大鼠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术后2个月BBB评分,B组为(2.5&#177;1.05)分,C组为(5.0&#177;0.89)分,D组为(6.8&#177;0.75)分。C和D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以D组最高(P〈0.05)。但未达到正常。脊髓损伤2个月后,B组波形仍完全消失,C组D组的波形有所恢复,但潜伏期延长,波幅幅度降低。电镜显示,C组D组损伤区见再生髓鞘、轴突及神经元。而B组仍见明显的髓鞘细胞变性及瘢痕组织。结论NSCs移植联合应用低强度超声能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血清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102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4例,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IL-1b、IL-6、IL-8、IL-10、IL-1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淋巴细胞计数、IL-4显著低于正常人.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IL-6、IL-8、MIF和IL-10血清水平显著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IL-6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79.2%,特异性为75.0%,MIF的灵敏度为79.2%,特异性为69.0%.IL-6诊断死亡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71.4%,特异性为97.3%,MIF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62.7%.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典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IL-6和MIF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方法收集121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血清,实验分为3组: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组92例,高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组10例,癌变组19例。采用西门子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碱酯酶(CHE)。生化指标与病理学分级的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血清TB、DB、AST、TBA、GGT和ALP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呈正相关(P<0.01),CHE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呈负相关(P<0.05);血清TB、DB、GGT和AL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增高。结果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模型的指标有TB、TBA和GGT,此Fisher判别函数预测低级别、高级别瘤变及癌变的正确率分别为82.6%、40.0%和52.6%,总正确率为74.4%。预测肝癌的正确率为86.0%。结论血清TB、TBA和GGT对预测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检测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的细胞表达情况,探讨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IM患儿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并与随机抽取的24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组急性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M患儿组恢复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急性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CD4+、CD4+/CD8+较急性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医学形态学科网络辅助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节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缺乏传统面授时师生的情感交流。网络辅助教学是医学形态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代替传统的面授教学,二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量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尿蛋白阳性的糖尿病患者按病程、血糖水平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尿mALB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mALB含量为11.16±4.28μg/mL,尿蛋白阳性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含量为14.46±5.09μg/mL,两者有显著差异。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mALB明显升高,与病程短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mALB随血糖升高而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及早诊断,有效控制血糖,还要防止长期服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8.
异种输血对大鼠内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静脉输注人、猪、豚鼠全血对大鼠存活及内脏功能的影响,为今后研究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异种免疫耐受奠定基础。方法大鼠阴茎背静脉输注人、猪、豚鼠全血,每只大鼠每天1ml。输人血的45只大鼠平均分为Ⅰ、Ⅱ、Ⅲ组,其相应输血总量分别为1ml,6ml,10ml,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存活率,并在输血后第10天,第60天分别处死7只、8只,行PaO2、PaCO2、A-aDO2、GPT、GOT、TP、LDH、Cr、BUN以及心、肝、肾、肺、脾脏、胃、血管病理形态检查。输注猪、豚鼠血大鼠仅观察一般情况,存活率。结果输注人、猪、豚鼠血大鼠精神好,全部存活。输人血前及输血后第10天,第60天大鼠组及各组间PaO2、PaCO2、A-aDO2、GPT、GOT、TP、LDH、Cr、BU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肝、肺、肾、脾、胃、血管病理检查无异常发现。结论大鼠接受异种全血静脉输注不会损伤大鼠内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9.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破坏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体外破坏原发性肝癌(HCC)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HIFU治疗56例HCC患者,6例患者治疗后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光镜下,HIFU治疗区和非治疗区边界清楚,治疗区内肿瘤细胞核出现固缩、碎裂或溶解等不可逆性细胞损伤现象,血窦结构塌陷,内皮细胞受损严重,靶区边缘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逐渐修复坏死组织,在电镜下,肿瘤细胞、细胞器和细胞核出现明显损伤,细胞膜、核膜连续性丧失,核碎裂,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小泡样结构。结论 HIFU体外治疗HCC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高表达时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表达情况,探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HSP对细胞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以及热休克反应后肝纤维化模型组中的表达和定位特点,检测HSP高表达时各组间TGF-β1的变化.[结果]TGF-β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展时期,其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休克反应实验组中TGF-β1的表达可见明显降低(P<0.05).[结论]TGF-β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HSP高表达时TGF-β1受到抑制.HS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产生而减缓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