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Χ��Һ͵��������Ĺ�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憩室(PAD)与胆道疾病的关系以及内镜诊断PAD铁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4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合并有PAD的病人(PAD组)与同期经ERCP检查无PAD的病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胆道疾病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B超,CT以及ERCP等确诊。结果 PAD组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良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尤以胆总管结石增多为著(P<0.01)。结论 PAD与胆道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存在着密切关系,PAD可能是胆道疾病发生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胆道疾病病人行ERCP检查以了解PAD与胆道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提高胆道疾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背景:硫化氢具有舒张离体血管平滑肌、促进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细胞膜超极化的作用。中枢内硫化氢是否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枢内源性硫化氢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10在解放军第一医院检验科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50 g;S-腺苷蛋氨酸,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40只大鼠随机被分为6组:①对照组6只,注射人工脑脊液。②S-腺苷蛋氨酸低剂量组6只注射S-腺苷蛋氨酸5 μmol、中剂量组5只注射S-腺苷蛋氨酸10 μmol、高剂量组7只注射S-腺苷蛋氨酸20 μmol。③预先注射人工脑脊液8只或格列苯脲格列苯脲8只,40 min后注射10 μmol S-腺苷蛋氨酸。将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进行侧脑室注射。
主要观察指标:①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S-腺苷蛋氨酸后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②侧脑室注射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对侧脑室注射S-腺苷蛋氨酸中枢心血管效应的影响。
结果:侧脑室注射S-腺苷蛋氨酸能够显著降低麻醉大鼠的血压,减慢大鼠的心率。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不影响麻醉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格列苯脲预处理能显著减弱侧脑室 10 μmol S-腺苷蛋氨酸产生的降低血压效应,与人工脑脊液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格列苯脲+ S-腺苷蛋氨酸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侧脑室注射S-腺苷蛋氨酸增加内源性硫化氢产生的中枢性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可能与KATP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制备甲壳胺及甲壳胺医用膜。方法:将虾壳甲壳素制成甲壳胺,尔后将溶液在玻璃板上流涎成膜,并测试了吸水性能。结果:制成无色透明甲壳胺薄膜。结论:甲壳胺医用膜有良好的弹性及吸附性,吸水后不溶解,可望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影响。方法 43只SD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行完全随机分组:假手术组(n=4);ANP组(n=21),该组再均分为3、6及12 h 3个亚组(n=7);NaCl+ANP组(n=4);NaHS+ANP组(n=7);以及炔丙基甘氨酸(PAG)+ANP组(n=7)。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NaCl+ANP组、NaHS+ANP组及PAG+ANP组大鼠均在模型制作术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aHS及PAG进行预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ANP组大鼠制模术后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进行性升高。NaHS+ANP组大鼠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高于NaCl+ANP组(P〈0.05),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也较NaCl+ANP组严重。PAG+ANP组大鼠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则低于NaCl+ANP组(P〈0.05),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也较NaCl+ANP组轻。结论 ANP肝、肾及胰腺功能受损可能与H2S浓度升高有关,预防性给予H2S阻断剂PAG可改善肝、肾及胰腺功能,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1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24h、一周存活率。结果:袖套准备时间5—9min,24h存活率91.8%(101/110),一周存活率为87.3%(96/11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8.
胆管癌中EGFR、nm23H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胆管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1例胆管癌及15例胆管炎组织中EGFR,nm23H1基因蛋白产物,并分析其意义。结果:胆管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低于胆管炎组织(P<0.05),而EGFR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显升高(P<0.01),nm23H1的表达与胆管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EGFR的高表达和nm23H1的低表达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9.
CD44v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与胆囊癌发生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CD44v6在29例胆囊癌、16例胆囊腺瘤及8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胆囊组强保未见表达,胆囊癌与胆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1%和19%,CD44v6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未分化及低分化胆囊癌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胆囊癌(P<0.05).结论 CD44v6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0.
细胞角蛋白7、18、19在壶腹周围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对壶腹周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CK7、CK18、CK19)单克隆抗体,对45例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经病理常规HE染色阴性的186枚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 P法)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45例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HE染色阴性的186枚周围淋巴结中,有9例(20%、9/45)34枚(18.3%、34/186)淋巴结中检出微小转移灶。免疫组化诊断微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是88.9%(8/9)和16.7%(6/3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单克隆抗体(CK7、CK18、CK19)检测发现,CK19在壶腹周围癌186枚淋巴结的检出率高达15.6%(29/186),CK19与壶腹周围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壶腹周围癌淋巴结进行CK7、CK18、CK19检测有助于发现微转移灶,为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判断临床分期、估计预后及选择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CK系列单抗联合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