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8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09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83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631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1363篇
预防医学   58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04篇
  12篇
中国医学   573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明确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颅脑肿瘤术VTE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样本量40 552例,发生VTE1 8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术前D-二聚体升高、肥胖、女性、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依赖状态、术前呼吸机依赖、术前曾患脓毒血症、高级神经胶质瘤、手术时间>3.05 h、术后D-二聚体升高、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术后卧床不起、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肿瘤术后VTE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构建颅脑肿瘤术后VTE风险预测模型,关注高风险人群,落实规范化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注重血栓评估过程管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身体姿态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该群体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ody - Style身体姿态评估测试仪(Model.S - 8.0)和《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市4所幼儿园 4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态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态测评得分为(21.98±3.01),不良体态检出率为75.86%,其中骨盆前倾、高低肩、O/X型腿检出率较高,占比分别为39.41%、46.80%、58.37%;不良体态检出率在性别(χ2 = 10.28)、年龄(χ2 = 16.57)、BMI(χ2 = 7.46)存在组别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9.24%)高于男童(72.16%),3~<4岁组(73.02%) 4~<5岁组(75.00%) 5~6岁(79.86%)具有随年龄增长递增的特点,肥胖儿童(86.36%)不良体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体态发育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OR = 2.014,95%CI:1.712~2.426)、“视屏时间<2 h”(OR = 1.632,95%CI:1.266~1.527)、“睡眠时间≥6 h”(OR = 1.425,95%CI:1.266~1.624)、“基本每天都吃牛乳奶制品”(OR = 1.067,95%CI:0.906~1.146)对儿童体态发育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对体态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促进其体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急性应激模型(ASD)组和电针(EA)组,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min,中间间隔10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天后,电针刺激耳甲区,2/15Hz,0.5mA,30min/次,每日1次,持续3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ASD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P<0.01,P<0.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P<0.001)。与ASD组相比,E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和前额叶中EA组BDNF、Syn-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增加(P<0.001)。水迷宫第一天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且稳定的趋势(P<0.05),平均速度逐渐缩短(P<0.05)。第二天Control组小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大于对侧象限(P<0.01),ASD组无明显变化(P>0.05),EA组(P<0.001)。结论: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的认知损害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DNF蛋白表达、增加Syn-1含量,从而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6.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SD)和电针组(EA),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 min,中间间隔10 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障碍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 d后,电针刺激耳甲区(1 mA,2/15 Hz, 30 min/次),1次/d,持续3 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模型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68.
随着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 ,多重耐药菌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开发新药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 ,近 10年来 ,国内医药界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取得明显成效。现就该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1 肺结核的中药治疗1.1 辨证论治 肺结核以虚证居多 ,尤以阴虚为主。李东岱等 [1]以抗痨散 (黄芪、百部、白芨、龟板、丹参、冬虫夏草、蜈蚣、牡蛎、玄参、百合、川贝母、五味子、紫河车 )为主分肺阴虚、阴虚火旺、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肺脾两虚、脾肾阳虚和肺肾阴虚九型 ,分别应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SjAWA67)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出67kDa分子抗原,并用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微孔,进行ELISA检测。结果 SjAWA67的纯度已达到电泳纯和免疫纯,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血清的捡出率分别为100%和95%,与正常人血清、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患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交叉反应,44例血吸虫病患治疗后3、6和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达45.5%、75.0%和90,9%。结论 SjAWA67分子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反义bcl-2基因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反义bcl-2基因抗白血病作用及其特点,探讨反义基因或联合药物体外净化和治疗白血病可行性。方法 (1)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HL-60、U937、K562、CEM白血病细胞株以及常见白血病类型的bcl-2 mRNA和P26蛋白表达情况。(2)选择高表达bcl-2基因的HL-60细胞株作为靶细胞,用人工合成bcl-2正反义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体外培养处理。检测bcl-2 mRNA和P26蛋白的变化;DNA梯形分析细胞凋亡,锥虫蓝拒染法和克隆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同时将HL-60细胞与PS-ODN培养孵育7天后的活细胞腹腔接种Scid鼠,半巢式RT-PCR和病理分析该HL-60细胞在体内生物学行为改变。(3)建立三种白血病细胞株CEM、K562、HL-60 Scid鼠白血病模型和有效监测与追踪白血病细胞株的方法,掌握体内白血病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用bcl-2正反义PS-ODN腹腔给药治疗HL-60 Scid鼠白血病模型,观察治疗后体内白血病进展变化。(4)用RT-PCR方法克隆bcl-2基因和构建其两种不同的反义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5)转染高表达bcl-2的HL-60细胞,比较两种反义RNA在对抗bcl-2的作用与降低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上的异同性。观察两种反义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对烷化溶血磷脂(ALP)和四种化疗药物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6)RT-PCR检测基因转染HL-60在化疗药物作用下FGFβ1表达。结果 (1)白血病细胞株表达bcl-2有差异,bcl-2 mRNA和它的P26蛋白不平行。(2)三种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CEM可在Scid鼠增殖,产生典型白血病浸润模型特征,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与白血病细胞生物特性有关,其顺序为CEM>K562>HL-60。(3)人工合成的bcl-2反义硫化寡脱氧核苷酸(ASPO)能够下调HL-60细胞bcl-2表达,诱导凋亡,抑制增殖和克隆形成;同时使其失去在体内的致白血病能力。(4)bcl-2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腹腔给药能够抑制肿块增长,白血病扩张,延长Scid鼠生存期,呈剂量依赖性。(5)部分编码区的反义RNA能够降低HL-60细胞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提高ALP和四种化疗药物对HL-60杀伤率,促进它们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6)反义基因转染的HL-60细胞在化疗药物作用下负调控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加。结论 bcl-2反义基因可有效对抗bcl-2原癌基因表达,发挥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为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和体内治疗白血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