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浆纤溶酶原(Plg)是体内纤溶系统的基质,正确定量测定Plg含量,有助于判断体内的纤溶状态。目前国内外定量测定Plg含量的方法大都是放射免疫法、ELISA法、单向免疫扩散法等。本文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Plg含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临床通常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来指导在。0脏辩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的应用,但由于PT监测条件受限,故有不少病人辩膜置换后得不到及时检查,常发生血栓栓塞或大出血现象。另外PT值差异较大,一般相差3~20S(月民药后参考值18~25S)。为此,我科应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方法来代替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通过40例病人PT和ACT监测时比观察,笔者认为ACT要比PT更为方便、及时,而且误差率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级共40例。o脏辩膜置换术病人,男性ZO例,女性20例,年龄25~60岁,体质量34~65kg。其中双辩置换16例,二尖…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NIR)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NI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病性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来源的纯化CD+34细胞移植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发病机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动态监测18例SLE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3、6、12个月时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补体C4、补体CH50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移植后早期各T细胞亚群均明显减低,除CD45RO+CD+4细胞外,其余各T细胞亚群均于移植后1-3个月开始逐渐回升;补体C3、补体C4、补体CH50于移植后1个月开始显著回升;移植后1年内无复发病例;2例患者移植1年后复发,与持续缓解患者相比,其移植前后各阶段的补体C4水平、移植后3个月及1年的补体CH50水平、移植后6个月的CD45RA+CD+8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持续缓解患者,移植后1个月的CD45RO+CD+4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 自体外周血来源的纯化CD+24细胞移植是治疗SLE的有效方法之一,移植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对分析SLE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断SLE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艾滋病患者15例血液改变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15例AIDS患者做WBC、Plt及Hb常规检查。7例做骨髓检查,同时做铁和AKP染色。结果:贫血12例(80%),WBC减少7例(46.7%),WBC增高2例(13.3%),Plt减少10例(66.7%),单核细胞增高9例(53.3%)。7例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低下4例,增生正常3例。粒系增生低下者3例,5例粒系有明显成熟障碍。红系增生低下者4例(57.1%),6例巨核细胞增生正常,但呈ITP样改变,1例骨髓干抽。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明显增高,多为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现象活跃。外铁正常内铁偏低,AKP积分正常或偏低。结论:AIDS患者血液学改变涉及造血各系统。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G-CSF对bcr/abl^+-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CD34^+细胞,分别以0、10、100、1000ng/ml的G-CSF与之共培养,并以正常骨髓CD34’细胞为对照,通过锥虫蓝拒染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其细胞增殖、周期分布、抗原分化和形态变化特点。结果所有实验组bcr/abl^+-CD34^+细胞均明显增长,其中G-CSF10ng/ml组培养48、96h,其细胞数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数只在G-CSF存在的情况下增长明显,其中G-CSF100ng/ml组培养48、96、144h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值分别为〈0.05,0.01,0.01);G-CSF10、100、1000ng/ml组的bcr/abl^+-CD34^+细胞培养144h其Go/G1期比例显著低于G-CSF空白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G-CSF10、100、1000ng/ml组培养48和96h其Go/G1期比例均明显低于无G-CSF组(P〈0.01);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CD34抗原表达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伴随CD33和CDl3抗原先升后降,其变化与G-CSF浓度无关。但bcr/abl^+-CD34^+细胞的各抗原分化显著快于正常CD34^+细胞。bcr/abl^+-CD34^+细胞和正常CD34^+细胞均随着增殖分化表现出终末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G-CSF能促进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但并非前者增殖的必要条件。bcr/abl^+-CD34^+细胞比正常CD34^+细胞分化更快,但两类细胞的分化速度均与G-CSF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