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酮康唑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酮康唑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用140,280,420μmol.kg-1.d-1酮康唑连续灌胃7 d,测定肝脏微粒体中总CYP450含量和CYP1A1,1A2,1B1,2B1/2,2E1和3A亚型活性。结果:不同剂量酮康唑给药后大鼠肝脏脏器系数、CYP1A1和1B1亚型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总CYP450含量和CYP3A活性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的酮康唑抑制CYP1A2和CYP2B1/2亚型的活性,高剂量却出现了诱导作用(P<0.05,P<0.01)。各剂量组对CYP2E1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酮康唑对大鼠肝脏CYP450及主要药物代谢亚型CYP1A1,1A2,1B1,2B1/2和3A有影响,临床长期用药或与经肝脏CYP450代谢的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脏功能,防止药物代谢减缓出现蓄积中毒或药物代谢加快而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Z24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灌胃(ig)给予Z24(0,50,100,200 mg·kg-1·d-1),连续5 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大鼠,测定肝微粒体中CYP450总含量、细胞色素b5(Cyt-b5)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以及1A2,181,2E1,3A4亚型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CYP450总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及CYPlB1、2El亚型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100和200 mg·kg-1组Cyt-b5含量升高(P<0.05);200 mg·kg-1组CYPlA2和3A亚型活性升高(P<0.05).结论:Z24对CYP450、NADPH-CYP450还原酶及CYPlB1、2El亚型有诱导作用,剂量达100和200 mg·kg-1时分别对cyt-b5和CYPlA2、3A亚型产生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原致癌物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复方丹参滴丸不同剂量诱导处理后的大鼠肝S9作为代谢活化系统进行Ames试验 ,比较加入S9前后 2 AAF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率。雄性昆明小鼠以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 ,比较未诱导 (- )与诱导 (+)处理后 ,2 AAF引起骨髓微核率及PCE/NCE比值的变化。结果 经复方丹参滴丸不同剂量诱导处理的大鼠肝S9复 和空白对照肝S9对 对 2 AAF均有代谢活化作用 ,TA98、TA10 0菌株的菌落回变数比无S9活化时增高 5倍左右 ,但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微核试验表明 2 AAF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率明显升高 ,PCE/NCE比值下降。复方丹参滴丸三个不同剂量诱导处理后 ,2 AAF致小鼠骨髓微核率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时相比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复方丹参滴丸三个剂量诱导组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未见致突变作用 ,用其诱导处理 ,亦不能增强 2 AAF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4.
地塞米松的诱导效应对环磷酰胺大鼠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效应致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对肝脏、肾脏、骨髓和膀胱毒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DEX 50mg·kg-1·d-1诱导4d后,d5分别ip CPA 0,150和200mg·kg-1后36h,观察实验动物肝脏、肾脏、骨髓和膀胱毒性表现.结果:单独DEX诱导具有轻微的肝脏毒性.CPA单次给药造成骨髓细胞G2M期细胞的比例稍有升高,出现明显的尿蛋白和尿潜血.DEX的诱导作用增加了CPA的毒性:对肝毒性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血浆ALT升高,肝脏总巯基和蛋白巯基含量降低,肝脏组织肝窦狭窄,肝小叶空泡变性;对肾脏毒性增强表现在血浆BUN和Cr升高,尿液蛋白和潜血增加,肾近端小管变性和髓质出血.DEX和CPA 200mg·kg-1合并用药组骨髓细胞的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病理检查表明DEX和CPA合并用药组膀胱发生炎症和出血.结论:DEX诱导后使CPA对大鼠的肾脏、膀胱和骨髓毒性进一步增强,而DEX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与CPA合并给药后肝毒性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评价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方法: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雄性小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NBPT 250、500、1 000 mg/kg,1 000 mg/kg组动物于给药后24、48及72 h取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片,其他组动物于给药后24 h取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片。每只动物在油镜下分析100个中期相骨髓细胞,记录染色体结构畸变、数目畸变和发生裂隙的细胞数。小鼠显性致死试验中雄鼠分别连续灌胃给予NBPT 250、500、1 000 mg/kg 5 d后,雌鼠与雄鼠同笼交配5 d,雄鼠再于2 d后与下一轮的雌鼠交配,共进行7个轮次的交配,每轮次1周,覆盖雄性小鼠整个生精周期。每轮次雌鼠于同笼结束后第14天处死,计数总着床数、黄体数、死胎、活胎和吸收胎数。结果:小鼠单次灌胃NBPT 24 h后,250、500、1 000 mg/kg剂量组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分别为2.4%、3.0%和2.0%,1 000 mg/kg组24、48和72 h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均未超过4%,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NBPT处理组染色体四倍体与裂隙的发生率也未出现与NBPT相关性的变化。小鼠显性致死试验的7个交配轮次中,NBPT 3个处理组受孕率为100%,母鼠平均着床数、黄体数、活胎数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NBPT 250 mg/kg组发现第4交配轮次母鼠着床前丢失率增高,第6轮次母鼠窝均非活胎数降低,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PT 3个处理组各交配轮次母鼠的致死突变率大多为负值,偶见较低的正值。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NBPT无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对雄性ICR小鼠无显性致死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Ames波动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CHL)细胞体外微核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试验(MLA)方法,探讨其作为一套新的遗传毒性试验组合检测化合物诱变性的可能性。方法:在Ames波动试验中,用TA100沙门氏菌进行96孔板的Ames波动试验,非活化条件下以叠氮钠(SA)、活化条件下以环磷酰胺(CP)染毒处理,计数阳性孔数并进行卡方检验。在CHL细胞体外微核试验中,非活化条件下用丝裂霉素C (MMC)分别染毒处理4和24 h,活化条件下用CP染毒4 h,计数2000个细胞中含微核的细胞数,并进行卡方检验。在MLA中,小鼠淋巴瘤细胞经清除自发突变后,非活化条件下用MMC、活化条件下用CP分别染毒处理3 h,计算相对存活率(RS)、相对悬浮增长率(RSG)、相对总增长率(RTG)、平板效率PE0、PE2、突变率(MF)、小集落比例(SC)。2结果:Ames波动试验中SA和CP在各自试验条件下阳性孔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χ^2>6.63,P<0.01),量效关系明显。CHL细胞体2外微核试验中,MMC和CP在各自试验条件下均引起微核率显著升高(χ^2>6.63,P<0.01),量效关系明显。MLA中MMC和CP在各自+/-试验条件下均引起L5178Y 3.7.2C-tk^+/- 细胞的PE、RS、RSG和RTG呈剂量依赖性下降,MF呈剂量依赖性升高,高出溶剂对照的2倍以上。结论:此3种短期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可互为补充、相互验证,其组合应用可提高检出化合物遗传毒性的准确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制备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1)光镜下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红花组肝组织脂肪变性不明显;(2)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SOD显著下降,红花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慢性低O2高CO2组显著降低,而SOD显著升高;(3)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红花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慢性低O2高CO2组。结论: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加,TGF-β1及其mRNA表达增加,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减少TGF-β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