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免疫组化除正常的真实的阳性信号外常常会遇到不正常的背景着色,这些非正常的着色称为“杂音”染色,又称非特异性染色。非特异性染色常出现在组织边缘、胶原纤维及血浆渗出处、坏死组织及固定不良的组织中心处,非特异性染色常见的有间质着色、全片着色、切片边缘着色、着色区灶状分布等,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的背景染色,也可以是随机分布的阳性反应产物点、团或块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1月余入院。经查体及MRI检查诊断为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择期行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示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为阳性,抗神经元核抗体(Neu N)阴性。最终诊断为左侧脑室体及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是特征性的无核神经原纤维基质岛结构、较为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芽枝样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以TTLL12为靶点的新的体外抗癌药物筛选实验方法。方法 以TTLL12过表达Hep 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检测噻丙烯和紫杉醇对硝基化酪氨酸微管蛋白的影响,ELISA检测方法确定硝基化酪氨酸的最适浓度及药物的最适浓度,并检测新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利用新的体外药敏试验筛选抗癌药物,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噻氨酯哒唑对硝基化酪氨酸微管蛋白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杉醇组发现有硝基化酪氨酸微管蛋白条带,噻丙烯组未发现硝基化酪氨酸微管蛋白条带,紫杉醇被确定为阳性对照。噻丙烯被确定为阴性对照。ELISA试验结果显示硝基化酪氨酸浓度为400 μM,待测药物浓度为10 μM。新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新的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噻氨酯哒唑。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噻氨酯哒唑可增加硝基化酪氨酸微管蛋白,具有抑制TTLL12功能的作用。结论 以TTLL12为靶点的新的体外抗癌药物筛选实验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稳定、敏感的的特点,对于抗癌药物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69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HPA蛋白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VD)和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胶质瘤组织HPA的阳性表达率为53.6%(37/69)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8),P〈0.05,HPA的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级别的升高而增加(χ^2=35.88,P〈0.01)。HPA蛋白阳性表达的胶质瘤组织中的MVD值(46.46±9.31)和PCNA LI值(46.59±12.35)显著高于HPA蛋白阴性组的MVD值(30.60±6.61)和PCNA LI值(22.42±7.63),P均〈0.01。结论HPA蛋白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瘤细胞增生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规范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84例婴幼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常规组和偶尔组,每组42例。偶尔组仅仅进行一、两次儿童保健干预,常规组予以规范儿童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婴幼儿早期发育情况。结果:(1)常规组干预后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龋齿以及贫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偶尔组,P0.05;(2)常规组婴幼儿干预后其头围、身长以及体质量均高于偶尔组,P0.05;(3)常规组患儿干预后认知落后比例、语言落后比例、社会适应落后比例显著低于偶尔组患儿,P0.05。结论:将规范儿童保健干预应用于婴幼儿中,可对其身体早期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自1997年 -2002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276例 ,其中行血肿腔穿刺引流术86例 ,穿刺后再次出血12例 ,行二次手术6例。效果满意。现就血肿腔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男49例 ,女37例。平均年龄60.2岁。完全偏瘫68例 ,不全偏瘫12例 ,运动性失语5例 ,感觉性失语3例。按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1]Ⅰ~Ⅲ级85例 ,其中1例为Ⅳ级。CT按多田氏公式计算的脑内血肿约为30ml~60ml,其中基底节区78例 ,脑叶内8例。手术方法通过CT定位或CT引导确定穿刺点及方向。穿刺管为自治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损伤的小儿,其发病与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本病经药物、高压氧、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科自1995年-2000年共收治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病人3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