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建设的炎症性肠病(IBD)专病队列数据库作一简介。参考国内外标准构建IBD数据集,源自多源异构平台的数据经数据抽取、清洗、归一化等信息化技术处理后,形成队列,建成重大专病数据库,提高了临床、教学、科研数据的采集效率和质量。数据库的展示和个性化导出功能有利于IBD科研工作和辅助临床决策;可为科研提供高效、全量、可靠的研究级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精准诊疗依据,挖掘医疗大数据背后潜在的临床规律。  相似文献   
72.
益生菌指在足量条件下能对宿主产生确切有益健康功效的微生物。在肠道疾病防治中, 传统益生菌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经过长期的研究已被证实安全、有效, 但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出的新型益生菌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亟待阐明。本文重点回顾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3种新型益生菌与肠道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其通过改善肠道炎症, 维护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完整, 抑制肠道肿瘤的进程, 辅助诊断, 以及预测疗效等多种作用促进肠道疾病的防治。虽然现阶段仍面临安全性、准确性和可利用性的挑战, 但相关研究与转化的不断改进将使新型益生菌更好地服务于肠道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73.
目的;p16^INK4A基因在与AIDS相关的疾病中的表达缺陷,DNA甲基化可使基因转录下调。本研究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对T淋巴细胞的p16^INK4A基因的表达影响及其途径。方法:建立感染有野生型和突变体HIV-1病毒的T淋巴细胞Hut78细胞系,以RT-PCR、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感染后不同时间的DNA甲基化酶(DNMT)1、3a和3b的mRNA(提高40%以上)和蛋白质水平;并由甲基化特异PCR(MSP)了解p16^INK4A基因甲基化改变,及通过RT-PCR研究该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无论野生型抑或突变体HIV-1感染,都能使Hut78细胞中DNMT1表达增强,DNMT3a和DNMT3b无明显变化。HIV-1感染可引起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提高和基因转录水平下调。结论;HIV-1感染可使p16^INK4A甲基化水平升高和表达降低,且与该病毒有无复制无关。  相似文献   
74.
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问题.研究发现饮食、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EOCRC发病率有关,肠道菌群亦可能在EOCRC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EOCRC相关危险因素、肠道菌群与EOCRC的潜在联系以及EOCRC的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EOCRC的防...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多聚糖止血粉用于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创面止血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因上消化道黏膜病变需行ESD的67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中经常规创面处理后创面仍有渗血,使用多聚糖止血粉进行止血者32例;创面无明显渗血,使用凝血酶冻干粉预防再出血者35例。观察使用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并进行术后30 d随访,观察其安全性。同时,比较多聚糖止血粉组及凝血酶冻干粉组两组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在使用多聚糖止血粉进行止血的32例患者中,术中用量为(1. 97±1. 04) g,止血时间为(83. 81±59. 94) s,止血成功率为96. 88%。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多聚糖止血粉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凝血酶冻干粉组有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消化道ESD中使用多聚糖止血粉效果显著、安全。与凝血酶冻干粉相比,可显著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本组纳入52例ICC患者,常规行超声和CEUS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灰阶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者23例(44.2%,不均匀低回声者22例(42.3%),稍高和高回声者7例(13.5%);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表现为0级11例(21.2%...  相似文献   
77.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其退化或受抑参与包括肝细胞肝癌在的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许多因素调控和影响着肝癌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8.
沙立度胺抑制缺氧所致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沙立度胺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患者手术切除的肠段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病变肠段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体外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6组,同步化后用不同浓度沙立度胺(40、60、80、100μ/ml)刺激72 h.ELISA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变肠段血管扩张、扭曲,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ELISA检测表明,缺氧培养条件下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状态[(1199.3±61.4)ng/L比(864.7±41.2)ng/L,P<0.05];沙立度胺可有效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亦提示沙立度胺能明显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 mRN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沙立度胺可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的上游调节因子HIF-1α的表达,且这一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初步体外研究表明,沙立度胺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有效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索(rapamycin)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对小鼠结直肠癌的联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二甲基肼注射于小鼠颈后20周,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从第16周起给予雷帕霉素、PD98059和雷帕霉素+PD98059腹腔注射,共8周;至24周处死实验动物,测算肿瘤体积,以HE染色判断肿瘤发生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mTOR、p70s6K、4E-BPl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雷帕霉素、PD98059及雷帕霉素+PD98059干预组小鼠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44.44%、38.89%、6.67%比77.78%,P均<0.05);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分别为(6.153±2.192)、(8.85±3.983)、(2.917±0.191)比(16.136±6.855)mm3,P值均<0.0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为69.584%±3.600%、72.381%±8.561%、14.430%±2.413%比91.689%±1.994%;p70s6K分别为84.315%±3.132%、81.183%±3.980%、12.135%±2.382%比91.451%±2.160%;4E-BPl分别为65.288%±4.259%、66.641%±4.296%、19.119%±6.297%比75.999%±4.417%(P均<0.05).且在降低肿瘤发生率、缩小肿瘤体积以及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方面,雷帕霉素+PD98059干预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雷帕霉素及PD98059单独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与PD98059可联合抑制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抑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βR)-Ⅰ、TβR-Ⅲ和胞内Smad4信号通道蛋白以及转录因子激活剂蛋白-1(AP-1)家族中Jun蛋白质因子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探讨NAFLD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9只.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88%标准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造模.在20周处死所有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mad4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磷酸化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NAFLD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和Smad4在对照组大鼠肝实质细胞的胞质内均有少量表达.TGFβ1在模型组大鼠肝实质细胞胞质、肝血窦周围的表达明显增强,尤其在汇管区更为明显.Smad4在模型组大鼠肝实质细胞胞质表达亦明显增强,而在汇管区的表达更为明显.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mRNA的A值分别为0.46±0.12、5.24±2.70和3.35±1.95,明显高于对照组(0.21±0.09、1.36±0.77和0.52±0.19,P值均<0.01).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模型组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同内参灰度值比为0.93±0.41,较对照组显著增高(0.32±0.25,P=0.001).结论 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AFLD进展为肝纤维化的过程.阻断TGFβ/Smad4信号传导通路,可开辟治疗NAFLD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