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28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得力生腹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庆林  房殿春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582-1584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8例确诊的消化道肿瘤并发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9例,腹腔内注射得力生;对照组29例,腹腔内注射顺铂,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得力生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有效率为37.9%;而对照组腹腔内注射顺铂的有效率为27.6%,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对恶性腹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与壁细胞泌酸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损伤与壁细胞泌酸状态的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1、2、4h组、奥美拉唑组及生理盐水组。检测胃液pH值、胃粘膜损伤指数(UI),光镜观察胃粘膜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随应激时间延长UI明显增加,而胃液pH值明显降低(P<0.01),二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γ=-0.9987,P<0.01);奥美拉唑组与应激4h组和生理盐水组比,UI明显降低(P<0.01)。电镜示壁细胞在对照组呈静息状态,而应激1h,2h,4h组呈不同激活状态,以4h最明显,呈泌酸活跃状态。奥美拉唑组壁细胞见分泌小管扩张,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结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损伤程度与壁细胞泌酸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对118例胃镜取材的胃癌标本进行粘液组织化学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结果将胃癌分为肠型和胃型;CEA产生型和CEA非产生型。CEA产生型多为高分化癌,CEA非产生型多为低分化癌。肠型胃癌硫酸粘液和CEA的检出率分别为93.9%和83.7%,显著高于胃型胃癌(分别为10.3%和37.9%)(P<0.01)。CEA产生型胃癌硫酸粮液的检出率(73.6%)显著高于CEA非产生型胃癌(26.1%)。以上结果提示CEA产生型胃癌起源于大肠型肠化粘膜,CEA非产生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作者认为检测肠化粘膜的硫酸粘液和CEA对于确定肠化的随诊范围和提高肠型胃癌的早诊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通常用于包裹抗原免疫动物以制备抗体,用于抗肿瘤研究者少见报道。FCA包裹药物具有使之缓慢释放的作用。我们利用这一机理将福氏佐剂用于包裹IL-2、TNF等生物制剂及5-Fu进行了抗肿瘤实  相似文献   
55.
随着内镜器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MCC(mutationincolorectalcancer)和DCC(deletedincolorectalcancr)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法检测了46例食管癌组织中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结果APC、MCC和DCC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9.0%(9/31)、33.3%(8/24)和32.4%(12/37)。然而,这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的大小、浸润性及转移性无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PC、MCC和DCC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食管癌基因改变的普遍现象,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7.
胃癌微卫星不稳及其相关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卫星不稳(MSI)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关[1]。最近发现MSI的发生系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缺陷和某些基因的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所致[2,3]。为揭示MSI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对胃癌MSI及其相关突变进行了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组织标本:4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为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月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51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80℃冻存。冰冻切片证实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数占50%以上,癌旁组织无肿瘤细胞和癌前…  相似文献   
58.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p53、APC、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53,APC及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肠化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用PCR-SSC冢PCR-RFLP技术检测了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及APC基因15-6外显子,K-ras基因第12位点估变。结果: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突变14例,占29.8%,APC及K-ras基因突变各3例,分别占6.8%。肠化生中Ⅰ,Ⅱ型肠化33例,Ⅲ型肠化14例,Ⅲ型肠化中p53突变率为57  相似文献   
59.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技术对48例原发性肝癌(PHC)微卫星不稳定(MSI)位点及相关基因的移码突变进行分析,藉以阐明MSI及相关基因异常在PHC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组织标本:48份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均为我院1992年至1997年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3.1岁。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收集癌及切缘处正常组织,剔除出血、坏死组织后,取少量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其余立即放置-80℃冰箱保存备用。2.DNA提取:将正常及肝癌组织连续冰…  相似文献   
60.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73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对其中50例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2.8%,明显高于Hp阴性者(3.6%)(t=6.64,P<0.01);Hp根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5%,t=5.39,P<0.01),而持续阳性者凋亡指数无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率为62.3%,显著高于Hp阴性者(35.0%,χ2=4.36,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的Hp阳性患者在Hp根除后Bax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减少(t=3.18,P<0.01),而Hp未被根除者Bax阳性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Hp参与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p感染可促进Bax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