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石朝阳  戴海 《海南医学》2016,(21):3506-3508
目的:探讨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南宁市横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照对旋前方肌的处理方案分为切开组42例和不切开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愈合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不切开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为97.73%,切开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切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6±16.1) min和(15.3±3.4) mL,切开组分别为(70.3±10.2) min和(20.1±4.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切开组患者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6.3±5.2) d和(36.8±4.1) d,切开组分别为(45.2±7.1) d和(47.9±5.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切开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09%,切开组为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切开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45%,切开组为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可减少屈肌腱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负重锻炼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能更早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盆骨前环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盆骨骨折类型,其主要是指累及耻骨支与耻骨联合的骨盆骨折,针对稳定的骨盆前环骨折临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而针对不稳定的骨盆前环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内固定或者是外固定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采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其中外固定支架由于不能充分保证的稳定性,因此常用于临时固定;而内固定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最稳定的固定方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成为了可能,因此本文简要探讨了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效果进展。  相似文献   
33.
袁海涛  黄宗贵  戴海 《广西医学》2010,32(8):938-940
目的探讨透视下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透视下行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Majeed骨盆骨折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优1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结论透视下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戴海  黄宗贵  徐应龙 《广西医学》2015,(2):247-248,25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例,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对比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置换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但下床活动时间长(P<0.05)。术后6、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PFNA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新鲜程度分为新鲜组对比手术前后和随访期间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新鲜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陈旧组(P〈0.05);新鲜组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幅度大于陈旧组平均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术后ODI下降程度大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治疗新鲜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人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的作用,并且研究其初步机制。方法提取并培养人髓核细胞、构建脂联素受体慢病毒(LV-sh Adipo R1和LV-sh Adipo R2)和对照空载体病毒,将病毒转染至人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髓核细胞凋亡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和CCK8试剂盒检测脂联素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果 TNF-α能抑制髓核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脂联素能逆转TNF-α对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P0.05)。Adipo R1/2沉默后,髓核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升高,以Adipo R2为著(P0.05)。结论脂联素能够通过两个受体(Adipo R1、Adipo R2)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37.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导致脑血管意外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治疗后仍遗留下肢偏瘫.偏瘫患者由于肌力减退、动作不协调、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目前对其治疗尚存不同意见.我院于199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2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其后果可造成低能量骨折.脊柱骨折以胸腰段椎体屈曲压缩骨折最常见,骨折后可造成腰背痛、后凸畸形和劳动力的丧失.对此类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给予卧床休息,辅以服用止痛药物和配带支具,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一项新的脊柱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我院自2003年1月起开展这一术式,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TriGen股骨重建钉和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TriGen股骨重建钉和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经术后平均13个月随访,按创伤性髋关节标准评分,股骨重建钉组的优良率为91.67%,其中出现1例髋内翻畸形。动力髁螺钉组的优良率为85.71%,其中出现1例迟缓愈合和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张力侧出现骨痂的时间:重建钉组的平均时间为(5.88±1.51)周,而动力髁螺钉组为(5.71±1.49)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骨折X线愈合时间:重建钉组的平均时间为(11.67±2.43)周,而动力髁螺钉组为(13.43±3.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是治疗转子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分析DHS、DCS、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髋部螺钉(DHS)组106例、动力髁部螺钉(DCS)组10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10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改善情况。结果 PFN与DHS组、DCS组患者相比,PFN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提高,可达93.52%,而"可"与"差"的比较均明显降低,分别为4.63%和1.8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与DHS组、DCS组患者相比,PFN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已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也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与DHS、DCS相比,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且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