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9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399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529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486篇
内科学   882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230篇
特种医学   6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976篇
综合类   3169篇
预防医学   1076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167篇
  16篇
中国医学   963篇
肿瘤学   28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组 (2 0 0 μg/kg·d-1) ,肾炎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灌胃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水平 ,4周后宰杀大鼠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1)大鼠肾炎模型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 2 4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其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4周后肾炎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无明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检查见兔抗鼠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分布。观察期间大鼠血肌酐水平有轻度升高。 (2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水平 ,肾小球细胞总数及新月体数较肾炎对照明显减少。两药联用组尿蛋白水平及新月体数降低最为明显。各治疗组间体重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大黄素和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两药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能力。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鉴定;传代: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成功进行了BMSCs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诱导后有神经前体细胞产生,诱导后5小时平均分化率最高,约为49.79%。结论:BMSCs可进行体外分离、扩增,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滑疝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近5年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344例,其中确诊滑疝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女性患儿腹股沟滑疝发病率较男性患儿为高(P<0.01),女性患儿滑出器官为卵巢、输卵管伞端,而男性患儿则为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其发病机制除与患儿腹股沟内环腹膜壁层先天发育不良有关外,尚与卵巢、输卵管伞接近腹股沟内环、卵巢悬韧带和盲肠、乙状结肠系膜较活动有关.小儿腹股沟滑疝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腹股沟斜疝相似,易发生误诊.结论 小儿腹股沟滑疝是由于腹没沟内环先天性发育不良和腹腔内较活动的器官滑出所致.临床表现与一般的腹股沟斜疝相似,必须仔细鉴别.从其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加以考虑,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4.
以人宫颈癌为材料,同一份样品用四个实验指标来检测和分析癌蛋白P21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有P21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1KD;表达的主要部位在恶变细胞胞浆和胞膜中;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炎症约六倍。实验结果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验证。54例宫颈石蜡切片用ABC免疫酶标法进行了检测。宫颈癌组P21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高于慢性炎症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抗帕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帕罗西汀,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帕罗西汀及抗帕颗粒。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和8周对所有患者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治疗后1及4周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血管重建手术在多数情况下以自体血管作为替代品,但来源有限。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目前其定向诱导机制尚不明确。通过选择适当的诱导剂,探讨胚胎干细胞体外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趋势。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2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动物及细胞系:清洁级孕12.5 d昆明小白鼠1只,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129X/SvJ编号为SCRC-1018,由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提供。②实验方法:取孕12.5 d鼠胚胎,去除头部、内脏及四肢,将组织块剪碎,胰酶消化,分离培养胚胎成纤维细胞,传至3~5代时更换为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24 h后收集培养液,加入2.0 mmol/L L-谷氨酰胺,1×非必需氨基酸,0.1 mmol/L β-巯基乙醇,1 000 U/mL白血病抑制因子,此即为条件培养基。常规复苏小鼠胚胎干细胞系129X/SvJ,以1×106密度接种,传代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去除已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加入条件培养基5 mL,经过悬滴-悬浮培养,构建拟胚体分化模型。设立3组,各组均置于明胶包被的T25培养瓶中,每瓶加入50个拟胚体,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瓶底。诱导组7~10 d加入10-9 mol/L全反式维甲酸和3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21d加入 2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清对照组仅加入去生长因子胎牛血清,全反式维甲酸组仅加入全反式维甲酸。诱导21d的拟胚体,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Ⅱ联合消化为单个细胞,再加入2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继续诱导7d。③实验评估:应用RT-PCR法检测诱导细胞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表达。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来鉴定细胞性质。 结果:①胚胎干细胞生长及拟胚体诱导分化:胚胎干细胞在体外能自发形成拟胚体,经过不同生长因子的分阶段联合诱导,拟胚体贴壁后球体略摊开,周围出现大量的梭形细胞。②RT-PCR检测:拟胚体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血管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均呈强阳性表达。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荧光显微镜下,罗丹明染色细胞浆呈红色荧光,并可见肌丝结构;DAPI染色细胞核呈蓝色荧光。诱导组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P < 0.05)。 结论:胚胎干细胞经维甲酸、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分阶段联合诱导后,可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且纯度较高。随着细胞纯度和活性等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胚胎干细胞将有可能成为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对于给予急性心梗的患者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整体全面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8.
范晓峰  黄强  戴伟民 《北京医学》2009,31(4):240-24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SLTC)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关于此术式的预后研究尚少。我们与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2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以评价此术式治疗的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通过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探讨STAT6链上1570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病例组)和42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STAT6基因1570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43%、70.65%和23.91%;而对照组TT、CT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48%、75%和20.05%,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1570和C157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差异(P=0.644、P=0.724)。结论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STAT6基因1570C/T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STAT6(1570C/T)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可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