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9例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优良率为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12±0.52)分和(1.28±0.3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05±0.45)分和(1.64±0.65)分,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与基础治疗,治疗组外加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热敷。2个疗程(15天)结束后采用10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对症状体征等综合方面以及腰腿疼痛进行疗效评定,量化比较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853%(P〈0.05);治疗组治疗后10A腰痛疾患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并加上三步三位手法操作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瘤壁与动脉血管壁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建模方法。方法:用MIMICS16.0软件提取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CT影像DICOM数据,获得动脉瘤体的初步模型。将该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2,以及UGS NX 8.5进一步处理后,得到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三维几何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 15.0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并分析瘤体内血流特性及动脉瘤壁所受应力应变情况。结果:快速准确地建立了厚度不一的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清晰地模拟出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瘤表面剪切应力、表面变形及速度流线的变化情况。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且相较于刚性模型和厚度一致的动脉瘤体模型更准确和实用。可以为动脉瘤介入治疗模拟研究提供优良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NSCLC脑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服用埃克替尼125mg,每天3次,直至病情进展、死亡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26例病人颅内病变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和84.6%,全身病变ORR和DCR分别为11.5%和76.9%。总体DCR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PS评分、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埃克替尼治疗时机、脑转移灶数目(单发或多发)、脑部放疗及化疗与否等临床特征均未见相关性(P>0.05)。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4.0个月(95%CI 2.4~5.6个月)和8.3个月(95%CI 4.9~11.7个月)。PFS与病人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P<0.01和P<0.05),OS与病人的年龄、PS评分、病理类型、EGFR状态、化疗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P<0.01)。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腹泻等。结论:埃克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可作为脑转移病人个体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对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107例,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59例和非高血压组48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再将血压值按血压水平及定义分为5个亚组:A组:~12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110~mmHg;缺血事件分4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中,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79.196,55.099,P<0.01);非高血压组中,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B、C组(=56.090,123.131,P<0.01)和舒张压B、C组(=124.196,74.130,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高血压组的合适血压范围为140~180/80~100mmHg;非高血压组的合适血压范围为120~160/80~100mmHg。  相似文献   
96.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标本中,去除皮肤及浅筋膜及深层肌肉后,暴露冈上窝深层骨面,发现其双侧肩胛上动脉走行出现变异。正常情况,肩胛上动脉起始于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向后走行于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经肩胛切迹行于冈上肌、冈下肌与肩胛骨之间,并与旋肩胛动脉形成吻合支[1]。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的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随肩胛上动脉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2]。此变异现象较为少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益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降糖降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查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  相似文献   
98.
99.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防治较难。为了掌握其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86—1987年在南宁市一医院、区医院第二门诊部对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肠道致病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被叮咬部位出现特异性焦痂和溃疡是该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没有焦痂和溃疡的患者往往很难识别。本文报告1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全身多个脏器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无特征性焦痂,且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给诊疗带来困难。病例标本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明确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换用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很快好转,最终痊愈出院。mNGS已被证明比传统培养方法更敏感,在早期诊断恙虫病方面优于传统临床方法,尤其是对于没有典型焦痂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