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维持治疗预防溃疡复发的疗效,并探讨各疗程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给予兰索拉唑30mg,qdx4周,将溃疡愈合达瘢痕期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兰索拉唑15mg,qd,维持3个月;B组:兰索拉唑15mg,qd,维持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4周,维持治疗3、6、9个月末分别复查胃镜,并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溃疡愈合率94.4%(85/90)。A组和B组患者的溃疡半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6%(6/34)和18.1%(6/33),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4周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基本达到一稳定水平,在维持治疗阶段无进一步升高,停药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3个月或6个月低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而不会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无限升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对人大肠癌细胞SW620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药敏试验、克隆形成分析法检测Tet对SW620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人SW620细胞株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P<0.05)。Tet对SW620细胞的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359μg/ml。Tet(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SW620的克隆形成率,增加X射线的杀伤作用,其放射增敏比SER(Dq)为1.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et能够导致放射后SW620细胞G2/M期阻滞,同时增加照射后细胞凋亡比。结论:Tet对SW620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阻滞细胞于G2/M期,增加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放疗增敏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给予单纯放疗(放疗组),18例放疗的同时给予Tet(Tet组).放疗采用15 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病灶总量达60-66 Gy/30~33 F/6~7周.Tet组在照射第1天开始服用Tet,每次40 mg,3次·d-1,直至放疗结束.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症状缓解率均为100%,症状缓解开始的中位时间Tet组较放疗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组和放疗组便血和疼痛症状缓解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8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2.2%和64.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27.8%和64.3%、33.3%、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t配合放疗,能有效延长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局部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生存率有提高趋势,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构建和鉴定人高迁移率族蛋白组A1(HMGA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HMGA1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酶切后的pGCL-GFP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连接产生LV-sh HMGA1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sh HMGA1慢病毒载体、pHelper 1.0和pHelper 2.0等3种质粒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LV-shHMGA1的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达5×107TU/ml。结论:人HMGA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应用RNAi技术研究HMGA1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共面与非共面的容积调强(VMAT)技术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择14例单一病灶的肺癌患者,其中7例为中央型肺癌、7例为周围型肺癌,分别制定共面的VMAT计划以及非共面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梯度指数(GI);危及器官比较:双肺V1、V2.5、V5、V20、Dmean,健侧肺V1和V5,心脏Dmean,食管Dmean,脊髓Dmax,胸壁V30及Dmean。 结果:对于靶区GI、胸壁V30和双肺V20,非共面的VMAT计划均要好于共面的VMAT计划。在中央型肺癌中,差异更加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及健侧肺的V1中,非共面的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对于心脏Dmean,非共面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共面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 结论:非共面的VMAT计划较共面的VAMT计划剂量梯度更陡,对于保护胸壁和肺更有优势,在中央型肺癌中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肺癌的计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入高迁移率族蛋白组A1(HMGA1)基因RNA干扰体外表达体系,并观察洛铂对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制备HMGA1siRNA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转染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后,RT-PCR检测其对细胞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MTT和克隆集落实验检测洛铂对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MGA1siRNA的慢病毒载体;RT-PCR证实阳性组细胞存在HMGA1基因表达下调;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洛铂处理两组细胞24h后,MTT法和克隆集落实验显示阳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较阴性组细胞明显降低。结论:HMGA1siRNA能特异性下调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HMGA1的表达并抑制了其对洛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HMGA1对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把HMGA1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后,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对6 MV X射线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HMGA1转染组细胞存在HMGA1基因表达下调:HMGA1 mRNA的表达量转染组(0.11%±0.02%)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89%±0.02%, t=46.6, P<0.01);HMGA1蛋白的表达量转染组(0.18%±0.02%)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86%±0.03%, t=22.6, P<0.01)。HMGA1转染组细胞较未转染组细胞对6 MV X射线的敏感性增加,增敏比为1.73。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组凋亡率(37.4%±3.1%)显著高于未转染组(6.1%±0.5%, t=12.9, P<0.05);转染组细胞周期存在G0/G1期延迟(72.6%±2.4%)显著高于未转染组(45.2%±1.6%, t=16.2, P<0.05))。结论 HMGA1siRNA能特异性下调细胞SHG-44中HMGA1的表达,增强了该脑胶质瘤细胞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8.
39.
40.
目的 探讨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新型三维DNA微阵列检测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测序法验证该芯片结果,比较不同基闪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携带杂合基因型和突变纯合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趋势不同;但多种因素校正、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53 Pro72Arg位点基因状态可能对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