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人红细胞经8种实验室常用溶液处理后的形态结构,找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的最佳溶液,探索人红细胞膜表面的细微结构。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经8种溶液处理后的人红细胞。结果从背景颗粒、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红细胞膜表面细微结构来看,1%甲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5%葡萄糖溶液及TAE溶液处理的红细胞样本背景颗粒少,红细胞大小正常(7μm~8μm)、形态双凹圆盘状,红细胞膜表面细微结构清晰,可见红细胞膜表面有孔洞(15nm~100nm),孔洞之间为条形隆起(15nm~100nm),孔洞交织排列;PBS缓冲液、生理盐水、1640培基、5?TA-K2处理的红细胞样本背景颗粒较多,红细胞膜细微结构中均有颗粒覆盖。结论可优先选择1%甲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5%葡萄糖溶液及TAE溶液处理红细胞;红细胞膜表面细微结构呈孔洞状和条形隆起状。本研究将为AFM应用于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徐薪  纪小龙 《武警医学》2014,(2):210-212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来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癌,与其他肺腺癌亚型不同[1],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阎培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主张将其从WHO腺癌分类(adenocarcinoma,AC)中分出来,作为肺癌中一种独立类型[2].找出BAC与其他肺腺癌亚型的鉴别要点,对于二者的诊断、分型、治疗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夏靖媛  徐薪 《武警医学》2016,27(12):1237-1240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P1(FOXP1)与Livin基因表达对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3-08至2015-08间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4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FOXP1与Livin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瘤患者FOXP1、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FOXP1及Livin高表达的比例分别为77.5%、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例2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高中危+高危IPI、原发部位(节内)、Non-GCB者FOXP1高表达比例分别为92.3%、86.2%、86.7%,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B症状、高中危+高危IPI、Non-GCB者Livin高表达的比例分别为81.2%、80.8%、73.3%,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内FOXP1及Livi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正常肝细胞、肝硬化细胞、肝癌细胞膜表面微细结构;绘出细胞膜表面蛋白变化图,并以此图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准.方法 选取正常肝细胞、肝硬化细胞、肝癌细胞各40组,利用AFM对标本扫描,将细胞膜表面扫描图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肝细胞、肝硬化细胞、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正常肝细胞到肝硬化细胞再到肝癌细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微细结构分布并不均匀,从膜表面蛋白分析数据中可看到它们存在差异.结论 依据细胞膜表面分析数据做出三组图形,我们可以以此为肝癌的诊断标准,只要获得一个细胞,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根据细胞膜表面蛋白分布的不同,将细胞膜表面分为功能活跃区和功能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16.
徐薪  纪小龙  徐明志 《武警医学》2015,26(6):563-566
 目的 研究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黏膜内组织细胞种类与分布特点,为其鉴别诊断寻找线索。方法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新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病例,结合临床病史及内镜下表现做出诊断,确定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 30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 26例,选取10例正常肠黏膜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HE染色及加做6项免疫组化染色(CD1a、CD21、CD68、CD163、S-100、Ki-67)。所有切片均扫描进入优纳ISCAN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C(80.72±17.15)个/104 μm2及CD(78.59±16.37)个/104 μm2的固有层内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59.57±14.04)个/104 μm2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CD1a在正常肠黏膜及UC内几乎没有表达[(0.72±0.79)个/104 μm2, CD(22.19±10.19)个/104 μm2]统计分析比较与正常对照组及UC(1.32±2.26)个/104 μm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1在组织学上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S-100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 CD组(16.02±7.33)个/104 μm2的阳性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组(21.92±6.18)个/104 μm2和UC组(19.96±11.31)个/104 μm2,与UC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染色时CD与U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Ki67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综合判断IBD的免疫状态及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观察正常新西兰白兔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方法取10只正常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的新鲜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组织,经磷酸盐缓冲液去除组织表面杂质后,置于1%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在大体显微镜下,将固定好的主动脉和瓣膜组织粘附并展平在粘着有双面胶的载玻片上,并将主动脉的内膜面和主动脉瓣膜的动脉面置于上部,待样本干燥后,将其置于NanoSeope Ⅲa AFM载物台上,选择其中某个区域,在Tapping模式下进行扫描。结果AFM能够清晰的原位显示位于心脏主动脉瓣膜主动脉面和主动脉内膜上的内皮细胞表面的三维结构,主动脉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大,分支多,排列稀疏,与血流方向平行;主动脉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较小,分支少,排列紧密,与血流方向垂直。当扫描范围缩小时,能够观察到细胞表面颗粒样的微细结构。当扫描范围进一步缩小时,可见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的颗粒样物呈沟回状,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的颗粒样物呈中央凹陷,周围隆起火山口样结构。结论AFM对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的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原位观察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各种中晚期脑胶质瘤患者应用“川红拔瘤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结合MRI对照肿瘤影像的改变及部分病例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研究该制剂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材料与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共入选受试患者60人,按照脑胶质瘤的诊断标准,确诊后收入临床试验治疗。采用中医内病外治法。用“川红拔瘤膏”在颅外(剃除头发后MRI靶向定位)距病灶最近部位外敷给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配合西医辅助治疗。结果:中晚期脑胶质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方面,总有效率78.33%,其中显效病例占56.66%,有效病例占21.66%。临房;试验结果证实该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川红拔瘤膏颅外外敷给药,能导致肿瘤细胞大量坏死。该方法临床应用的成功,为治疗中晚期脑胶质瘤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经临床实践,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SPTCL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思路。结果:临床上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皮下结节,单发或多发。全身表现多种多样,但均出现持续高热、消瘦、肝功能严重受损,累及骨髓,伴致死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病程进展迅速,生存不超过1年;病理检查见皮下脂肪组织内有原发的小、中或大的多形性T细胞,围绕脂肪细胞呈花环状外观。周围区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活跃,伴有吞噬红细胞现象,并见多核巨细胞和肉芽肿样反应。瘤细胞浸润在脂肪小叶内,而脂肪小叶间隙无累及。肿瘤表达细胞毒T细胞的免疫表现。结论:SPTCL是一种以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为主的特殊类型的淋巴瘤,伴嗜血细胞综合征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23例肿瘤晚期疼痛老年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止痛效果的观察,说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应用于肿瘤晚期轻中度疼痛的患者.方法:随机选取123例肿瘤晚期疼痛患者单独应用生物治疗及生物治疗与复方苦参注射液同时应用.参照NRS疼痛分级标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用于辅助治疗老年癌症疼痛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