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8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C57BL/6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给药组及雷帕霉素给药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给药处理。白头翁汤组每日给予6.83 g·kg-1白头翁汤灌胃,雷帕霉素组每日用2 mg·kg-1雷帕霉素药液进行腹腔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变化及粪便性状,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70S6K的表达,qPCR检测结肠组织环氧化酶(COX-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结肠长度缩短、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2-2014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全省18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资料和12家流感网络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HA、NA基因序列扩增,利用生物软件对序列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2012-2014年度甲型H1N1为当年流行的优势株,占流感样病例的4.73%,占流感病毒阳性的43.44%,流行高峰时间为每年的11月~次年的2月。通过测序得到的各样本HA序列为1701bp,编码566个氨基酸,NA序列为1710bp,编码469个氨基酸,两年间分别有16、2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其中在142、180、202、220位点出现变异发生在HA抗原决定簇,HA的受体结合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比较稳定,两年间没有发生变化,2012-2013年度毒株的NA序列增加了一个42(NQSQ)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A序列没有发现耐药位点变异。结论 2012-2014年度陕西省甲型H1N1处于低流行状态,为流行的优势株,甲型H1N1的HA、NA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属于抗原漂移,甲型H1N1流感与疫苗的匹配程度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 903例,重症3 071例,死亡108例.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1.44%,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87%.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全省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 603例,其中普通病例4 872例,重症1 673例,死亡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4.81%,18.87%和36.31%.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x2=622.46,P<0.001).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学构成以EV71、CoxA16为主,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分析地榆水提物在大鼠血清、尿液及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探讨地榆中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2 μm),以0.1%甲酸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2015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6年发病趋势.结果 2013-2015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1 562例,其中重症病例2 630例,死亡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9.31/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病例共9 183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分别占34.28%,20.05%和45.67%.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6年1~10周陕西省手足口病实际发病数略低于目标值.结论 通过对既往监测资料的分析,确定陕西省手足口病的预警线和行动线,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单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后肝炎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范化管理方法:规范血液透析室布局;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一次性使用透析器、血路管、穿刺针、注射器、压力传感器;重视工作人员手卫生,每操作1例患者更换1副手套;避免患者之间共用物品;两班之间透析机的化学消毒;患者定期做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应与易感患者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乙肝二对半阴性者给予乙肝疫苗注射;对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丙型肝炎病毒定量阳性者给予α干扰素治疗.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后2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新增丙型肝炎感染者2例,乙型肝炎感染者1例.其中第1年新增加的乙型肝炎感染者1例,新增加的丙型肝炎感染者1例;第2年新增加的丙型肝炎感染者1例.结论 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78.
<正>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但不伴有胃机械性梗阻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饱胀、厌食、呕吐、嗳气等。目前,西医治疗DGP主要从改善胃肠动力、控制血糖、促进胃排空等方面入手[1]。导师戴琦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博采众家之长,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对DGP的病因、病机有独到见解,运用自拟平冲降逆汤配合颊针治疗DGP取得了确切疗效。针药并用能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79.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的形态特点,为完善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各期圆锥角膜患者(符合Rabinowitz诊断标准)248例(248眼)及正常对照(正视或低度近视患者)143例(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计算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临床组、亚临床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分别为-8.5D,Q=4;-6.2D,Q=0.5;-5.6D,Q=0.3;-5.5D,Q=0.3。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55μm,Q=36;23μm,Q=14;11μm,Q=8.5;7μm,Q=6。平均角膜最薄厚度分别为437μm,Q=94;502μm,Q=60;502.5μm,Q=35.5;540μm,Q=49。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和后表面最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屈光度最大点、最高点、角膜最薄点主要分布在中央3mm区域的下方。后表面屈光度最大值、后表面高度最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0.
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脂肪肝会带来不良反应,且疗效不佳,而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方面优势突出.孟河医派创立以来,名家辈出,新说迭现,认为脂肪性肝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拘或情志内伤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浊搏结于肝而成.孟河医家用药轻灵,醇正和缓,临床辨治脂肪肝以实脾为要,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