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8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盐水2 m L·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2 m L·d-1),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ig清肠化湿方8,16,32 g·kg-1),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ig SASP 0.67 g·kg-1),SASP+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ig SASP 0.67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及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ig清肠化湿方16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药物,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病理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分泌蛋白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PPAR-γ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两组PPAR-γ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清肠化湿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5),而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较清肠化湿方中剂量组NF-κB的表达又显著增高(P0.05)。此外,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能有效升高大鼠肠组织中MUC2和TFF3的表达,而当清肠化湿方或SASP联合使用BADGE时这一作用被减弱。结论:清肠化湿方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肠道黏膜MUC2与TFF3的分泌修复肠粘膜屏障有关,而这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32.
摘 要:研究发现近98%的人类基因组转录本不编码蛋白质而隶属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家族,在这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重要的成员之一。起初LncRNA被视为转录过程中的“噪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LncRNA参与调控了人体诸多的生理病理过程。此外,在多种人体恶性肿瘤中证实LncRNA呈现异常表达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LncRNA HNF1A-AS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高表达,并能够促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全文就LncRNA HNF1A-AS1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营养支持、排痰、抗感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及内毒素、血乳酸、降钙素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优于一般的治疗,不仅能改善炎性水平,而且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4.
单兆伟教授认为木蝴蝶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护膜敛疮、防癌治癌等功效,随证配伍清热、健脾、化湿、补气、理气、抗癌等药物,广泛运用于喉痹、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多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中;其遣方用药体现了其秉承孟河医派的理论特色,药用轻灵;健护脾胃,百病可调;调脾运胃,重视升降。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后表面最大高度值、分布位置及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反映一项检测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下面积。结果 亚临床圆锥角膜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分别为-6.2 D,Q=0.5;-5.6 D,Q=0.3;-5.5 D,Q=0.3。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23 μm,Q=14;11 μm,Q=8.5;7 μm,Q=6。因数据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因而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法,Q代表四分位间距。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和后表面最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且在前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出现异常前,后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已经发生改变。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中,后表面屈光度最大值、后表面高度最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基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 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和无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确立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收治的胃癌发生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患者各7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胃癌肝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P=0.003,OR=6.198)和脉管浸润(P=0.026,OR=2.571)是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胃癌发生肝转移可能与肿瘤的大体类型、脉管浸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2016—2018年上海市新泾社区糖尿病眼病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依托“上海市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建立”项目,以2016年上海市新泾社区未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且接受社区糖尿病眼病干预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DR发病率、视力、对DR的认知度为研究指标,分析糖尿病眼病的社区干预效果。结果:共纳入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明确近视人群中角膜非球面度(Q值)的平均值及分布范围,研究相关因素对Q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564例(564眼)近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检测其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非球面度(Q值)、角膜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 CIM)、角膜地形图散光值和平均角膜屈光度;分析年龄、性别、等效球镜、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时间、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平均角膜屈光度、CIM值等对Q值的影响.结果 Q值分布范围-0.02~-0.72,平均-0.29±0.11,低、中、高度近视Q值分别为-0.25±0.11,-0.27±0.11,-0.32±0.11.CIM值与Q值绝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平均角膜屈光度与Q值绝对值呈负相关;有、无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的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人群的角膜非球面度平均值为-0.29,低、中、高度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度存在差异;CIM值、平均角膜屈光度与角膜非球面度有相关性;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年龄、性别对非球面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0.
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正在改变肝癌的治疗模式,尤其对争议较大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外科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一直备受争议,但现有证据表明外科治疗病人获益最大。当前,PVTT的外科治疗日益规范精准。肝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的应用势必会提升肝癌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空间,从而推动肝癌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