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7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对山东省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特征.方法 设计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引物,RT-PCR扩增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estal X(1.8)、DNAStar、GENEDOC(3.2)、Mega(4.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基因组全长10 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 392位,共10 296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所有59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0.7%~18.9%,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1%~5.2%.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相比较,全基因组共存在1253个核苷酸差异,82个氨基酸差异.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D08-10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SD08-10株属于基因Ⅰ型,与2007年中国分离株SH17M-07进化关系最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病原体,从病原学角度探讨引起暴发的原因。[方法]按照WHO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型别鉴定以及血清中和抗体试验;采用传统的技术测定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43份大便标本共分离19株肠道病毒阳性株,阳性率44.12%,型别鉴定均为ECHO30;分离株具备强毒株的“D”特征;76.92%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升高。[结论]2003年济南章丘市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病原体为具备强毒株特征的ECHO30。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山东省部分孕期妇女风疹易感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山东省孕期妇女风疹易感性水平,为调整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采集不同地区到医院准备分娩的20~40岁孕妇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风疹IgG抗体。[结果]检测标本3 788份,风疹抗体阳性(>20 IU/ml)的2 942人,阴性(<10 IU/ml)的314人,临界值(10~20 IU/ml)的532人,易感(临界值和阴性者)合计846人,易感率为22.33%。几何平均抗体含量(CMT)为34.93 IU/ml。不同地区风疹易感率和C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疹易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山东省近1/4的孕妇为风疹的易感者,有必要对育龄期妇女开展风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1999~2005年麻疹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野病毒基因型别的分布和变异趋势。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麻疹野病毒(36株)的核蛋白N基因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分析,与中国H1基因型代表株、疫苗株(S191株)及世界卫生组织其它基因型代表株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测定野病毒的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结果36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100.0%、96.0%~100.0%,在基因关系树上有两个大的分支,分为H1a、H1b两个基因亚型;与S191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0%~91.4%、88.7%~89.4%。以H1a亚型为主,在基因关系树上有多个分支;H1b亚型相对弱势,但有两个大的分支(2000年、2005年)。所有野病毒对敏感猴血球均无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结论山东省1999~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有H1a、H1b两个基因亚型。H1a是1999~2005年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曾在山东省分离到的A基因型、H1c基因亚型已被阻断。在流行过程中病毒未发现有较大变异,但野病毒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呈现多个传播链的流行。病毒的多个传播链被阻断,同一病毒持续流行的情况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5.
<正>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自十九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各方面对宫颈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仍无定论。近些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实验技术的提高,宫颈癌的病因研究在免疫学、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最评价部分危险因素的健康负担,以确定严重影响山东省人群健康的莺点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决策提供直接依据.方法 以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为基础,按照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方法计算寿命损失年(YLL)、健康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然后根据各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比(PAF)数据测算各种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和归因DALY.YLD采用间接法进行估算;19种危险PAF资料参考2001年GBD研究. 结果 山东省人群51.09%的死亡和31.83%的DALY由纳入分析的19种危险因素所致,其中高血压、吸烟、蔬菜水果摄入少、饮酒、室内燃煤污染、高胆固醇、室外空气污染、缺乏体力锻炼、超重和肥胖、不安全注射为前10种死亡危险因素,归因死亡数合计占总死亡的50.21%;饮酒、吸烟、高血压、蔬菜水果摄入少、室内燃煤污染、超重和肥胖、高胆固醇、缺乏体力锻炼、室外空气污染和缺铁性贫血为前10种疾病负担危险因素,归因DALY合计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9.04%.结论 饮酒、吸烟和高血压为严重影响山东省人群健康的重点危险因素,如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人群死亡率和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崩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对山东省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价并计算HBV感染所致的总疾病负担.方法 以2004-2005年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中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资料,2005年乙肝发病资料和2007年恶性肿瘤患病调查中的肝癌患病资料与残疾权重资料为基础,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三类肝病的寿命损失年(YLLs)、健康寿命损失年(YLDs)和DALYs,并估计由HBV所致的总疾病负担.结果 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损失211 616个DALYs(其中YLLs为39 377,YLDs为172 239),因肝硬化损失16 783个DALYs(其中YLLs为13 497,YLDs为3286),因HBV感染所致肝癌损失247 795个DALYs(其中YLLs为240 236,YLDs为7559);男性疾病负担分别是女性的2.19、2.36和3.16倍.乙肝疾病负担中以残疾所致的YLDs为主(81.39%),肝硬化和肝癌疾病负担均以早死所致的YLLs为主,分别占80.42%和96.95%.每例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所致的DALY损失分别为4.8、13.73和11.11.结论 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对山东省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控制HBV感染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加速控制麻疹.方法根据对山东省麻疹疫情的预测分析,于1999年对8月龄~7岁儿童完成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5.67%.结果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整个流行期较1999年同期下降46.23%,与上一个流行周期(1995/1996年度)过后同期下降幅度(18.71%)相比,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2=10.24,P<0.01);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显著降低,而7~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相对增加;由于受大年龄组儿童暴发的影响,虽发病高峰削弱不明显,但高峰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显著.建议适时调整强化免疫策略,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无菌性脑炎与肠道病毒感染关系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无菌性脑炎发病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苍山县和1996年栖霞市发生的两起无菌性暴发病例和1996年7月-1997年3月济南市两所医院无菌性脑炎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粪便或脑脊液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离或/和PCR检测。结果:无菌性脑炎的高发季节为春夏季或夏秋季,主要发病年龄为 婴幼儿和小学生;临床以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少见腹泻与皮疹等前驱症状,多数病例的病程较短(10-19天)且预后较好,个别病例发生死亡。两起无菌性脑炎暴发病例的粪便标本病毒分离分别以CoxB3和CoxB5病毒为优势毒株,初步判定为CoxB病毒引致的病毒性脑炎;对住院的无菌性脑炎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其中8例CoxB病毒为阳性,且3例分离到CoxB3病毒,故这8例病例确诊为CoxB2病毒引致的病毒性脑炎。结论:CoxB病毒是导致我省局部地区病毒性脑炎流行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人乳头瘤病毒致宫颈癌假说的理论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因研究是疾病防治的必要前提。与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宫颈癌病因研究也是以假说的形式不断向前推进的。近年来,在以往漫长的宫颈癌病因研究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病假说,为宫颈癌的防治投射了令人振奋的熹微晨光。 宫颈癌的病因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