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7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目的 研究将适配子固定在去细胞瓣支架表面加速瓣膜再内皮化的作用。方法 制备3组主动脉瓣膜支架: 去细胞瓣组、适配子固定的去细胞瓣组(适配子组)、戊二醛交联的去细胞瓣组(戊二醛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适配子与 内皮祖细胞的结合效率;荧光显微镜检测适配子在去细胞瓣表面的固定;通过混合培养粘附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在支架 上的粘附和增殖能力。结果 适配子与内皮祖细胞的结合实验显示适配子对内皮祖细胞具有特异性;荧光显微镜显示 适配子被固定于去细胞瓣支架上;细胞培养实验显示适配子组支架上粘附的内皮祖细胞数量高于其余两组支架并且增 殖较快。结论 适配子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在去细胞瓣支架上的特异性粘附和增殖,从而促进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科内死亡的患者62例,在就诊予以抢救、治疗的同时抽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NF-α、LPS和IL-6,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验结果相关性分析:ALT与TNF-α:r=0.9392,P<0.001;ALT与LPS:r=0.8461,P<0.001;ALT与IL-6:r=0.9484,P<0.001。AST与TNF-α:r=0.9488,P<0.001;AST与LPS:r=0.8779,P<0.001;AST与IL-6:r=0.9186,P<0.001。结论 TNF-α、LPS和IL-6均有可能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损害的发生、发展,加强伤后早期对胃肠道功能的保护和对TNF-α、LPS和IL-6的早期针对性干预治疗,则有可能减轻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炎性持续性痛、慢性痛和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后肢足底注射福尔马林(5%,0.05 ml)制备炎性持续性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100 nmol/ml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5×104nmol/ml谷氨酸(L-glutamate,Glu)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1)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FC对大鼠自发伤害性行为(舔咬爪和缩腿反射)有抑制作用,而鞘内注射了Glu部分翻转了该抑制效应;(2)在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单次鞘内注射FC在3 h~2 d的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而对侧50%爪缩阈值仅在第1 d时间点显示提高(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 d,再次鞘内注射FC,与对照组相比,能在3 h提高大鼠的同侧和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5),而在6 h阈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多次鞘内注射FC后,能够在3~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在2~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10、11 d连续3 d鞘内注射FC,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的提高仅在鞘内注射日当天发生(P0.01,P0.05),次日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侧的50%爪缩阈值在鞘内注射日第11 d及第12 d有所提高(P0.05),第13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参与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但是在慢性痛的维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与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排除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胸腹创伤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TNF-α、LPS、IL-6、PAF,对检验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凝血功能检验结果:PLT:(83.44±38.52)×109/L),APTT:(68.24 ±24.12)S,PT:(28.42±10.83)S;损伤因子检测结果:TNF-α:(36.41±18.09) ng/mL,LPS:(343.66±106.02) IU/L,IL-6:(393.83±143.86) ng/mL,PAF:(15765.31±4431.65) ng/L.PLT与TNF-α、LPS、IL-6、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小于-0.8811,呈显著负相关.APTT、PT与TNF-α、LPS、IL-6、PAF之间r均大于0.914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LPS、IL-6、PAF可能参与了重症胸腹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对TNF-α、LPS、IL-6、PAF早期干预,或可改善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提高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或评估患者咀嚼能力、牙齿咬合力、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1.59±1.27)d vs.(16.94±1.45)d]和骨折愈合时间[(41.28±4.09)d vs.(49.62±4.3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1.543、10.579,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和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01),而2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PI、DI、GI和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33%,11/60,χ2=5.175,P=0.023)。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周期,提高术后早期下颌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框架、数据层架构、服务层模式等方面介绍基于全域医疗大数据的精准预警监管系统构建,阐述其应用实践,指出该系统应用能够提高数据效能、监管效率以及执法精准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内容及需求层次。方法依据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武汉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需求水平较高,总需求得分为(47.82±7.64)分;且需求内容广泛,从具体条目看,需求率在50%以上有13项(59.1%);社区老年人对安全需求的得分为(13.20±3.19)分,略高于生理需求及其他层次的需求。结论社区长期护理人员应当以需求为导向,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鼻咽清毒颗粒(BQG)对放疗引起大鼠口腔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FAT细胞皮下注射法,建立F344大鼠种植瘤模型。F344大鼠分为对照组、对照放射组、模型组、BQG低、中、高剂量(1、2、4 g·kg-1)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动物进行X线照射,放射剂量为10 Gy·d-1,连续5 d。BQG 3个剂量组于第1天造模后进行药物干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其余3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对各组大鼠进行一般观察,定期进行称重。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各组大鼠口腔黏膜及血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口腔黏膜NF-κB p65、p-P65、MAPK、ERK、p-ERK等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QG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大鼠体质量增长率;BQG各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口轻黏膜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BQG各给药组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p65/p65,p-ERK/ERK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BQG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具有修复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NF-κB/MAPK/ERK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钱静  马晨巍  王小洁  张雅惠  徐旭 《海南医学》2022,(20):2684-2686
目的 研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FMEA模型的的预见性护理。术后3 d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术后引流量、尿量分别为(47.98±5.41) min、(63.64±3.13) mL、(43.18±6.02) m L/h,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51.10±6.18) min、(84.81±4.07) m L、(64.64±5.41) m 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管理、心率管理、血压管理、低体温控制评分分别为(23.10±1.20)分、(22.09±2.02)分、(23.42±1.01)分、(23.98±0.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8±1.05)分、(19.31±1.14)分、(20.15±1.30)分、(20.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