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80篇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导管尖端技术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39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下肢外周静脉置入PICC的42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置管成功后固定PICC导管,拍摄X线片;观察组将导管送至比预定长度长2 cm时,患儿穿刺侧肢体呈外展屈曲位,连接心电监护仪,推注0.9%氯化钠溶液,心电监护仪上出现P波与QRS波之比40%~50%,再缓慢外拔导管至P波与体表心电图的P波一致,固定PICC导管,拍摄X线片。根据X线片结果,观察2组一次置管到位率、完成治疗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一次置管到位率为95.23%(40/42),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P < 0.05);2组完成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可用于辅助定位新生儿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方法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批量斑点免疫渗滤法检测血清HBsA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量斑点免疫渗滤法检测血清HBsAg徐兵朱忠勇(南京军医福州总医院实验科,福州350001)关键词斑点免疫渗滤法HBsAg斑点免疫渗滤法一般采用单个渗滤盒式〔1,2〕,制作繁琐,不适于批量检测。现将已多点包被(点样)HBsAg的硝酸纤维素膜(NCM)...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经验,探讨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1.4岁,病程17.1个月。均因反复发作上腹痛入院。B超、CT或MRCP显示存在胰腺钙化2例,胰管扩张4例,胰管结石4例,胰腺假性囊肿5例。6例1期患儿予保守治疗;6例2期患儿予手术治疗,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腹腔引流术1例。结果 6例保守治疗患儿症状完全缓解后出院。6例手术治疗患儿中,除1例胰头部结石嵌顿未能取尽外,其余均恢复良好。12例患儿均获得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年,其中3例复发腹痛,其余无临床症状。结论小儿慢性胰腺炎多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胰管结石者首选胰管切开取石、大口径胰管空肠吻合术,可有效缓解疼痛,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4.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宜昌市城区重点行业的46家企业中4 345份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报告进行建档分析,对受检人员进行职业医学史问卷调查、行业、工种分类,并与宜昌市(城区、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宜昌市职业健康体检率(32.34%)低于城区(8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63,P<0.01);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于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9,P<0.01;χ2=27.92,P<0.01)。提示近年宜昌市城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趋于良好发展趋势,应用“互联网+”构建职业健康检查大数据平台,对加强全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有重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徐兵 《淮海医药》2014,(1):61-62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33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法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本组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住院期间未见死亡病例。术后生活质量总优良率为96.97%,明显高于术前的45.46%(P〈0.05)。3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伴肠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余溪洋  苏义林  徐兵 《安徽医药》2019,40(11):1235-1237
目的 研究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50例肠套叠手术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25例行腹腔镜复位术(腹腔镜组),25例行传统开腹复位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年龄、发病时间、术前及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手术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CRP水平均低于传统手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患儿未有复发病例,开腹组有1例患儿因过敏性紫癜导致肠套叠复发。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术后1~2 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郝佳丽  徐兵 《智慧健康》2023,(35):39-42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ICU治疗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肠外营养,观察组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比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营养及生长发育指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PA、TF以及体重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出血、胃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有显著疗效,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营养状态,促进体重增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9.
颌面部损伤的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多着重于面中1/3损伤及骨折、坚强内固定及各种材料的使用、以及陈旧性骨折的正颌外科诊治等,而作为牙合关系、咀嚼、呼吸、吞咽等运动甚至外貌的重要组成之一——下颌骨的损伤及骨折,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临床资料1.1990~1997年下颌骨骨折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31例,女性33例,年龄6~67岁,年龄最多在20~30岁者。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体格检查,X线片(包括下颌全景片、头颈正位片、下颌骨侧位片、薛氏位等)、CT以及三维CT成像检查确诊。2.主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提高VEG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