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骨髓转移病例,分析其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就诊时已有明显骨痛和中度贫血,经紫杉醇单药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症状明显缓解,至2011年10月已获生存期31个月。结论骨髓转移癌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而白细胞多正常),应考虑骨髓转移的可能,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在造血因子的支持下,化疗联合BSC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H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组织芯片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LDH1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乳腺癌中表达率(34.6%)显著高于ER阳性者(12.1%;P=0.024)。不同亚型乳腺癌中存在ALDH1表达的显著差异,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ALDH1的表达较高(50.0%,P=0.034)。ALDH1的表达在不同大小肿块的肿瘤中也存在差异,其中肿块小于2 cm的乳腺癌中ALDH1的表达率最高(50.0%;P=0.040)。而ALDH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及PR、HER-2状态无关(P>0.05)。结论 ER阴性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中ALDH1的表达率较高,提示ER阴性乳腺癌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干细胞,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乳腺癌首发肝转移的临床病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首发转移部位为肝脏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回顾性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全组146例患者,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期(DFS)19.1个月,转移后中位生存期(MSR)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个月。肝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8%、43.4%和31.7%。整组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为59.4%,临床获益率为84.4%。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的大小、激素受体状态、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长短、有无其他脏器转移、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时转氨酶、转移后首次治疗方式以及一线治疗疗效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三阴性乳腺癌及无病生存期长短是影响乳腺癌肝转移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6,P=0.008)。结论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经过合理的综合治疗后,其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较前有显著提高,术后无病生存期短以及三阴性亚型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更精细和个体化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4.
徐兵河 《癌症进展》2007,5(3):219-224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越的研究领域之一,业已开发了一系列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重大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任国胜,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0月-198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习,1993年3月-1996年7月留学法国。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委员、法国乳腺癌及乳腺病理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二审专家)、重庆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同时兼任《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总编及十几种杂志编委。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等重大项目多项,获2011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编写《乳腺癌化疗手册》、《乳腺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等多部学术专著。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曾获2005年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个人”,2010年“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011年获法国“国家功勋骑士勋章”等荣誉。  相似文献   
76.
瑞宁得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宁得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出现疾病进展的时间(TTP)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初次内分泌治疗或既往曾用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瑞宁得1mg,每天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CR+PR)为19%、稳定(S)为46%、进展(P)为35%,中位缓解期16个月(8-25个月) 益率(CR+PR+S≥24周)为50%,中位TTP为8个月(2-25个月)。16例患者治疗前后接受了19%、15%、8%、8%、及4%,均为WHOⅠ度不良反应。结论 瑞宁得能明显降低血E2水平,是治疗绝经后期乳腺癌的有效内分泌药物,耐受性好,口服剂型,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7.
如果知道在你常吃的食物中,有一些是把你和乳癌拉近的东西。你还会继续肆无忌惮地吃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编者的话     
为配合第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召开,本刊特约了几位乳腺癌专家的述评和论著,主要介绍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热点,常规的腋淋巴结清除目的是局部的控制和作为分期,术后常有一定的并发症。随着早期诊断的开展,临床腋淋巴结转移率有明显下降,而常规的腋淋巴结清除,使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前哨淋巴结能较正确反映腋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情况。在25项8687例应用前哨淋巴结代替腋清除手术中,仅31例(0.36%)有局部复发,说明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取代腋淋巴结清除术的安全的方法。有经验医…  相似文献   
79.
三种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和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药物杀伤的时效关系.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比较吡柔比星和阿霉素、表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和Bcap-37的生长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存活率-时间曲线;用Annexin V凋亡检测技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3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和Bcap-37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吡柔比星对其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其IC50仅相当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1/3~1/6,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抑制作用相当,两者IC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依赖关系,低浓度的吡柔比星在短时间内(12h)即具有生长抑制作用,而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起效时间较为迟缓(24~36h),72h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较吡柔比星高10%~20%.3种乳腺癌细胞分别经低浓度的吡柔比星、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处理后均可诱导凋亡,其中吡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其它两组为高.结论吡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起效时间明显早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该药良好的抑瘤效果和迅速的起效时间对于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参考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乳腺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Her-2/neu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清Her 2 /neu的快速、简单的方法 ,并从临床的角度探讨了血清Her 2 /neu与组织Her 2 /neu表达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初治乳腺癌 5 3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er 2 /neu水平 ,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术后标本进行组织Her 2 /neu表达的检测 ;同时设立了 10例正常人、31例乳腺良性病变为对照。结果 :早期乳腺癌中 ,10 / 5 3(19% )血清Her 2 /neu水平高于正常 ,组织Her 2 /neu表达阳性者中 32 %血清Her 2 /neu阳性 ,而组织表达阴性者中仅7%血清阳性 ,二者有相关性 (P <0 0 5 )。血清Her 2 /neu水平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 (P <0 5 ) ,与淋巴结、受体状况无关。结论 :血清Her 2 /neu与组织Her 2 /neu有一致性 ,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