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化学性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90只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 (carbontetrachloride ,CTC)组、参麦 (Shenmai)保护组。后两组皮下注射 50 %CTC油 3ml/kg ,每周 2次 ,共 12周 ,Shenmai保护组每天给予参麦注射液 1ml/kg灌胃。于第 4周、第 8周、第12周 ,每组各处死 8只大鼠 ,取肝组织测定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一氧化氮 (NO)。结果 Shenmai保护组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CTC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低于CTC组 (P <0 .0 1) ;血清ALT、AST、LDH含量明显低于CTC组 (P <0 .0 1) ;NO含量明显高于CTC组 (P <0 .0 1)。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CTC所致的肝脏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肝细胞耐缺氧能力 ,清除氧自由基 ,影响NO含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2.
正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DE)是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证实部分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促进CSDH吸收[1-3]。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TSDE患者进行口服阿托伐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aspase-1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及其在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与SAH组(36只)。将假手术组和SAH组分别于1、6、12、24、48、72h,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6只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后处死。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光镜及电镜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CHOP、GRP78、caspase-12相对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情况。结果 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SAH组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在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SAH后24h达到峰值。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显示,SAH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在6、12、24、48、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镜下,SAH后24h节点可见明显的神经元凋亡。SAH组12、24、48、72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水肿程度明显重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24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大鼠的CHOP、GRP78和caspase-12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神经元凋亡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AH后72h内确实造成了EBI,同时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EBI严重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揭示内质网应激在SAH后EB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脐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脐血有核细胞中富含多系前体细胞,具备改善受损神经系统功能的潜能。为此建立阻塞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探讨脐血有核细胞移植对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脐带血取自足月新生儿,由深圳宝安血站研究室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SD清洁级成年大鼠80只,随机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60只以电凝法建立阻塞性脑卒中模型。剔除运动功能障碍不典型鼠后,随机取5只作为模型观察,余鼠按1∶1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当出现单只为尾数时,将其分配在细胞移植组。②实验方法:无菌抽取脐血20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Ficoll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造模后第10天,细胞移植组大鼠将头部固定,按前囟尾侧3.0mm,中线旁1.5mm,深度1.2mm注入1011L-1脐血有核细胞悬液5μL,1μL/min。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无细胞脐血清,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③实验评估:造模后4周,5只模型观察大鼠制作脑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各组分别于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2,6周进行横木行走实验和触觉刺激试验,检测其运动和触觉功能的恢复。处死各组大鼠制作病理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脐血有核细胞在脑内生存和分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各20只、24只、24只进入结果分析。①阻塞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病理特征:造模大鼠出现行为障碍,缺血部位出现中风囊,病理切片可见缺血坏死区等阻塞性脑卒中所致脑组织病理损伤。②运动和触觉功能测试: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横木行走能力、撕胶纸能力均基本相似(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移植后第2周,细胞移植组大鼠两项能力均明显强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移植后第6周,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横木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撕胶纸能力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组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抗人RNP/CD45双阳性完整细胞,并向大脑中线、皮层梗死部位迁移。所植入的细胞约2.95%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3.41%表达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移植人脐血有核细胞能有效改善阻塞性脑卒中大鼠的运动和触觉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兔眼手术麻醉方法安全性及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眼科手术的同时,按麻醉需求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不同首次剂量的30g/L戊巴比妥钠分别进行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和兔耳缘静脉麻醉,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以角膜透明比例为标准评价兔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者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角膜透明率高,两组角膜透明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57.P&;lt;0.05)。结论:30g/L戊巴比妥钠兔耳缘静脉25mg/kg持续麻醉有效果确实、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兔断肢再植实验中使用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的骨固定方法的不同生物力学变化对手术成活率的影响。方法32只兔,分4组,每组8只,在兔大腿断肢再植实验手术骨固定中,分别行双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单独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结果克氏针组、微型钢板组、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成活率分别为0,38%(3/8),38%(3/8),100%(8/8);成功率为0,12%(1/8),38%(3/8),100%(8/8)。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法在实验的骨固定中平均固定时间为11min,其成活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6.76~22.51,P<0.01)。结论在兔断肢再植实验的骨折固定实验中应用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方法,能够提高实验兔的成活率,并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均分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MSCs组各5只,并统一行左颈总动脉分离,行双层结扎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另选150只雄性大鼠,取其骨髓液,在经离心、取悬液、接种培养后制备BMSCs悬液,将细胞数约为1×105个的BMSCs悬液注入各组大鼠的头骨中,灌流处死大鼠,取脑处理并对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三组脑组织结构形态略有出入,模型组脑中发现大量坏死神经元,BMSCs组脑组织情形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移植BMSCs4周后,该组脑神经元坏死指数为(0.170±0.0003),假手术组指数为(0.094±0.00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同模型组(0.342±0.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BMSCs能有效降低大鼠脑内神经元坏死率,有助于神经系统复原,且能够有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l周对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术后3月摄像记录,取角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照组6例同样建立模型,在实验结束时亦取角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成活,裸眼观透明。状况评价为O级4眼;l级2眼。病病切片示基质层胶原纤维平行于角膜表面排列,前板层自体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移植的后板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对照组:角膜混浊,基质浅层见精大、明显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状况评价为3级l眼、4级2眼;病理切片示全角膜厚度为正常的2倍,角膜基质浅层出现新生血管,平行于角膜表面,上皮增生,有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增殖、排列紊乱。结论 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的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celecoxib)对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BBN)所诱导的SD大鼠膀胱癌抑制作用.方法: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均以BBN为致癌剂诱发SD大鼠膀胱肿瘤的生长.同时,其中的2个实验组另外哏以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0.5 g/kg饮用水、1.0 g/kg饮用水),30周后处死动物,现察塞来昔布对BBN所诱导的膀胱癌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塞来昔布能明显抑制BBN所诱导的SD大鼠膀胱肿瘤结节的形成,P<0.05.塞来昔布的刺量越大,其对BBN所诱导的SD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越强,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BBN所诱导的SD大鼠膀胱癌有抑制作用.剂量较大的塞来昔布对BBN所诱导的SD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0.
不同张力缝合对皮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张力的皮肤缝合,探讨皮瓣缝合后愈合的张力参考值。方法在大白兔后背部切除不同弧度面积的皮肤后直接缝合,同时测定缝合所需的拉力,观察不同张力下缝合皮肤的坏死面积、皮肤温差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直接缝合张力测定值分别为0.2,0.5,0.8,1.0,1.5,2.0kg,缝合张力小或等于1.0kg力时,皮肤坏死面积小,皮肤表面温度差变化在12h后明显改善(P〈0.01),微血管形成最丰富(P〈0.01)。结论当缝合张力相当于1.0kg力时,可能是皮肤缝合后保证缝合口愈合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