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蔡碧波  张振勇  张霓  甄艳 《中医杂志》2003,44(Z1):159-160
我科在2000年1月至今共治疗84例急慢性直肠炎病人,其中42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2例采用西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核苷化合物对肺成形术后防御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条犬分为两组,均施行左上肺袖式切除术。术后实验组给予一氧化氮/核苷化合物雾化吸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人。在术后3、7d测量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以及对全身血压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较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变化。结论一氧化氮能改善支气管成形术后的肺防御系统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83.
患者 女,59岁.6年前行“臀部及右肩脂肪瘤切除术”,术后自觉活动后胸闷、心悸,加重7个月,在外院检查胸部X线片示:双侧胸腔巨大肿物,入院查体:气管稍左移,双侧胸廓饱满,下肺呼吸音未闻及,上肺呼吸音弱.胸部X线片及胸部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胸腔巨大致密影,气管隆突下夹角增大,纵隔及心影左移,双侧膈面显示欠清晰(图1).  相似文献   
84.
病例1女,19岁。5个月前家人发现患者于入睡后出现呼吸困难,可闻及鼾声,每夜出现3~5次。在当地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声门下2~3 cm、气管上段后壁可见一新生物,大部分阻塞管腔,管腔狭窄约为正常的20%,未能通过支气管镜,新生物表面有溃疡、坏死,触之易出血。  相似文献   
85.
<正>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支气管肺切除术后致命并发症,易发生在复杂肺部手术之后,在肺癌术后发生率为1%4%。由于处理困难,拖延病程长,死亡率可达4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此类复  相似文献   
86.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误服农药后呕吐、胸痛,在外院诊断为"食管腹段破裂、脓胸",行脓胸引流术+空肠造瘘术+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术。5个月后,因食管再次狭窄,第2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支架上方食管狭窄,表面见不规则隆起,肉芽组织突入管腔(图1)。转入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后侧切口入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对气管狭窄切除重建术后呼吸道管理及减小吻合口张力的价值。方法22例气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气管病变段切除并对端吻合重建手术,根据是否手术同期接受横行切口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1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术前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声嘶、意识障碍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5),全组患者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后ARDS、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均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三维CT重建检查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除重建术后行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简化了术后的气道管理,保证了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同时亦起到减小吻合口张力作用,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气管狭窄重症患者,推荐预防性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和中理脾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对7味中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Extend-C18(250mm×4.6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39:61);检测波长:222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0.0770-0.770、0.0352-0.35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7.6%,RSD分别为1.2%,0.8%(n=6),结论本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胜、定量、可用于控制和中理脾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90.
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我们收治35例左肺肺癌伴发声嘶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