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人睾丸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获得纯化的重组人睾丸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质粒pGEX-2T/htL-PGDS的表达,用谷胱甘肽琼脂糖珠亲和并纯化重组融合蛋白GST/htL-PGDS,再用凝血酶裂解融合蛋白,从而获得纯化的重组L-PGDS。对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的质粒进行DNA测序,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鉴定其是否为所需目的蛋白。结果:用IPTG诱导重组质粒pGEX-2T/htL-PGDS表达的最佳浓度为1mmol/L最佳时间为4h。在此基础上获得的融合蛋白用凝血酶裂解后获得单一纯化的重组蛋白L-PGDS,最佳裂解时间为2h。SDS-PAGE和DNA测序证实,所获的重组蛋白确系所需目的蛋白,结论:用上述方法可获得纯化的人睾丸L-PGDS。 相似文献
43.
将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MD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重组,并使其表达。采用PT-PCR技术扩增VH及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拼接PCR在VH和VL基因间引入连接短肽,体外构建MDscFV基因,经过常规转化与筛选,诱导表达蛋白。MDscFV基因全长为732bp,VH354bp位于上游VL330bp位于下游。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36kDa。scFV保留了与亲本抗体MD相似的免疫活性。成功地构建了抗人单链抗体MDscFV,并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功能性表达。 相似文献
44.
临床血液学检验 (examinationoftheblood)的主要任务是采用物理化学、自动血细胞分析、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显微镜及免疫化学等技术 ,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实验室的诊断 ,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的依据。可以说 ,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依赖于血液学的检验 ,血液学检验的发展提高了对临床血液病发生机制的认识。传统血液学检验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栓止血的检验。然而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 ,血液学检验的内容及临床应用已有了较大的拓展 ,尤其在血栓与止血的检验、造血干 /祖… 相似文献
45.
为了克隆肝癌中CK2α基因并研究其功能。通过逆转录PCR从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获得CK2α亚基因编码区cDNA。利用表达载体pT7—7进行定向克隆。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CK2α在肝癌中表达强于癌旁肝组织。转化子的阳性筛选率为100%。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经IVTG诱导后出现一个分子量42kDa蛋白过度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过度表达产物能与抗人CK2α亚基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 蛋白激酶CK2α亚基在肝癌中表达,并产生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6.
骨髓间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染和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并连续传代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株。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GFP的质粒(pGFP-N1)在不同条件下转染MSCs,经过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穿孔以电容量1050μF、电压260V时效果最好,转染GFP的MSCs能在含有G418的培养基中生长,未转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不断死亡。转染24h后即能观察到少量荧光细胞,一个月后大部分荧光细胞呈集落样生长,荧光表达较强,转染率为50%-60%。体外克隆后,能稳定表达至10代,10代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GFP基因能在MSCs中进行有效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并可持续、稳定、高效表达;转染GFP的MSCs能作为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及生物细胞工程治疗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氯化钇和氯化镨对人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钇和镨的遗传毒性。方法用微核试验法研究了氯化钇和氯化镨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钇和镨能够引起人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随氯化钇、氯化镨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结论提示稀土元素钇和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