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1病例介绍男性,19岁.因中下腹阵发性疼痛、腹胀伴呕吐、排黑便、发热1d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89min^-1,呼吸20min^-1.血压98/60mmHg(1mmHg=133.3Pa).血红蛋白41g/L.口唇及其周围多个大小不等黑斑,经胃镜检查示: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息肉。  相似文献   
22.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2 9岁 ,2 0 0 0年 8月妊娠 8个月 ,在某医院分娩一早产畸型男婴 (G1 P1 ) ,30 m in后婴儿死亡。临床诊断 :新生儿畸型。后死婴尸检 ,四肢水肿 ,心脏、胎盘增大并肥厚 ,肝脾髓外造血等。死亡原因 :肺不张窒息。 2 0 0 2年 3月 ,患者受孕 5周 (G2 P1 ) ,在本院行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 ,血型 :BCcdee,抗体筛选阴性。其夫血型 :B CCDee。妊娠 2 0周后再次血型血清学检查 ,抗体筛选阳性。抗体鉴定 :Ig G抗 D抗体 ,效价 16。之后 ,定期复查 Ig G抗 D效价分别为 :32 ,6 4 ,12 8,6 4 ,6 4 ,6 4 ,6 4。 2 0 0 2年 10…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Kaneda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报告9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病人,行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器固定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技术关键及注意事项,比较前后路手术在解除神经压迫、恢复神经通道、脊柱稳定重建等方面的优点及不足。结果:8例获得3-12月随访,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正常,椎间植骨位置良好,3例已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进步1-2个等级,1例无变化;B级进步3个等级4例,4个等级1例;C级1例恢复正常。结论: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固定椎管减压彻底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的51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应用膨胀钉25例(膨胀钉组),应用普通钉26例(普通钉组)。术后随访并对比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51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26.5个月的随访,普通钉组中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膨胀钉组未发生螺钉松动。两组患者骨融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矫正、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远期随访发现普通钉组椎体高度再丢失高于膨胀钉组(P0.05)。结论经后路膨胀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较之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能维持骨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25.
罕见的类孟买OHm^AB血型鉴定与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5岁。口周、指(趾)等处黑斑14年,反复上腹闷痛、腹胀伴呕吐4个月,于1988年8月在当地医院做横结肠息肉切除术,未输血。2002年12月30日又以上腹部闷痛、腹胀、呕吐住入本院。T37℃,P68次/min,R20次/min,BP98/60mmHg,Hb68g/L,口唇及其周围多个大小不等黑斑。经胃镜检查示:胃及十二脂肠多发息肉,入院诊断为黑斑一息肉综合征。2003年元月1日申请输血,  相似文献   
2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4岁,因左大腿疼痛半个月于2011年6月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肿块,偶感酸胀,后肿块进一步长大,经外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左股骨肿瘤,行病灶清除术.术后复发,先后2次做病灶清除术.近1年来肿块日趋增大,致行走不便,无疼痛,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酸痛,不能行走,自行口服曲马多缓释片止痛,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7.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而常规药物治疗病程长,神经功能恢复慢,后遗症复杂.我科于2007年2月至10月与神经内科合作,利用美国血液公司生产的MCS (增强型多功能血细胞采集仪)施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5岁。口周及指(趾)等处黑斑14年。因反复上腹闷痛腹胀伴呕吐4个月,于1988年8月在当地医院做肠镜检查,显示横结肠息肉,行横结肠息肉切除术。4个月后又以上腹部闷痛、腹胀、呕吐入我院。体查:T37℃,P68 min^-1,R20 min^-1,BP98/60mmHg,血红蛋白(Hgb)68g/L,口唇及其周围多个大小不等黑斑。经胃镜检查示:胃及  相似文献   
29.
BACKGROUND: Plate fixation or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for clavicle fractures has remained a matter of debate. At present, there is a need for a higher level of evidence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30.
产妇,汉族,28岁,孕3产2。2001年3月怀孕45d后不慎流产。2002年5月妊娠38^+4周在外省乡镇医院产下1男婴,2d后出院。回家发现婴儿面部赤黄,呈进行性加重,吮奶量减少,1周后送省级医院,血液生化报告:血清胆红素429μmol/L,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治疗后虽存活但智力低下。2007年3月,该产妇孕38^+3周,送标本到我院行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