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抗端粒酶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BBS2 12 hTR(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 )导入人肾癌GRC 1细胞系中 ,采用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动力学 ,观察细胞的增殖 ,电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端粒酶反义RNA能显著抑制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 :以端粒酶反义RNA抑制端粒酶活性是治疗肾癌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2.
169例多囊肾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囊肾病人进行必要的临床分期,并对去顶减压手术进行较为正确的评估。方法对169例多囊肾病例进行了分析。根据多囊肾病人的血压、肾功能、年龄将多囊肾分为三期,对手术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肾功能进行了比较并随访。结果一、二期多囊肾病人术前血压平均为18.2/12.4、19.8/14.2kpa,BUN为9.8、12.1mmol/L,Cr为166、186μmol/L。术后血压平均为17.1/11.2、19.2/12kpa,BUN为8.2、10.1mmol/L,Cr为147、162μmol/L。经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血压、肾功能差异存在着显著性,而三期病人术前术后除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外,其他无差异。有58例随访1~10年,其中一、二期病人52例,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的对一、二期病人进行去顶减压手术对改善症状,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对195例后腹腔镜手术中17例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术中转开放手术,包括肾上肿瘤切除6例,肾囊肿4例,肾切除4例,肾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论严格掌握后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熟练后腹腔镜操作技巧,是提高后腹腔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护及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时机。方法以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时间为分界点,总结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特点,分析患者血流开放前、多尿期及恢复期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护,并依据输液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的输液应以胶体如浓缩红细胞、血浆及清蛋白为主,多尿期应规律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吻合口愈合,尿量稳定后应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内环境复杂多变,及时有效地维护水、糖、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168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168例肾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位于左肾87例,右肾81例.肿瘤直径2.0~6.9 cm,平均4.7 cm.T1.N0M0 92例,T10N0M0.76例.常规制备后腹腔间隙.按顺序分别进入4个相对无血管解部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腰肌前间隙,此层面可以在手术初期快速找到肾蒂;第__二分离层面位于Gerota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与肾上极之间或膈肌与肾上腺间隙;第四分离层面位丁Gerota筋膜的锥尖部. 结果 16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8±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30)ml.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3 d和1.2 d.术后平均住院日5.8 d.14例发生腹膜破口,未影响手术进行.1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肩痈,2 d后自行消失.12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瘤生存. 结论 后腹腔镜下解削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为需要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6cm)的临床经验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22例行经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经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4~10.9cm,平均8.2cm)根治性切除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5~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10~500ml,平均158ml,术中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5d。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髓脂肪瘤4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术后随访3~39个月,2例失访,1例肾透明细胞癌左肾切除术后肾上腺转移的患者于术后10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新近淋巴瘤欧美修正分类 (REAL)及WHO分类根据免疫学表型将淋巴瘤分为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T NHL)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两个系统。目前对于中、高度恶性 (或称侵袭性 )T NHL与B 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的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就此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995年 1月~ 1999年 1月我科收治的中、高度恶性NHL患者 12 0例 ,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全组患者男 83例 ,女 3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见表 1。本组病例按工作分类[1 ] 属中、高度恶性 ,弥漫型NHL(不包括弥漫型小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中单独应用Hem-o-lok处理肾动静脉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168例,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按顺序分别进入4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进行分离.单独应用Hem-o-lok处理肾动静脉.结果 168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Hem-o-lok滑脱,移位.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38±46)min,出血量(90±30)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无输血.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3d和1.2d.术后平均住院日5.B d.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后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中单独使用Hem-o-lok处理肾动静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电汽化切割及绿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汽化切割(TUEVAP)和选择性绿激光汽化(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BPH患者1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UEVAP(92例)和PVP(94例)两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客观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两组术后客观症状的改善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UEVAP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继发出血、再次手术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VP组(P<0.05).结论 TUEVAP治疗BPH疗效与PVP接近,但PVP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肾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及临床应用(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不典型肾结核的比例显著增加 ,使诊断更加困难 ,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的肾结核患者时有发生。我院 1 985~ 2 0 0 0年共收治肾结核患者 1 0 5例 ,现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影像学方法对肾结核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5例 ,男 39例 ,女 66例 ,年龄 1 7~ 70岁 ,平均 43.2岁 ,其中 30~ 40岁占 5 0 %。病程 6~1 2 0个月 ,平均 2 3个月。临床常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81例 ( 78.2 % ) ,血尿 70例 ( 66.8% ) ,腰痛、发热、盗汗等 1 0例 ( 9.5 % )。晚期可有消瘦及尿毒症。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