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TA2小鼠正常乳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FGF-1和FGFRl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GF-1及其受体FGFR1在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正常TA2成年雌鼠的乳腺组织和TA2自发性乳腺癌雌鼠未成瘤的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正常雌鼠乳腺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不存在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织为正常乳腺组,共12例,TA2自发性乳腺癌雌鼠的未成瘤乳腺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为不典型增生组织为癌前病变组,发瘤小鼠的瘤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为乳腺癌的归为乳腺癌组,各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乳腺组织中FGF-1、PCNA、cyclin DI的表达量,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各组织中FGF-1 mRNA和FGFRl mRNA的表达量.结果:FGF-1 mRNA和FGF-1蛋白在TA2自发性乳腺癌小鼠的癌前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而癌前病变组与乳腺癌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 mRNA在TA2自发性乳腺癌小鼠的癌前痛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同时FGFR!在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癌组织(P=0.046);PCNA蛋白和cyclinDl蛋白在癌前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也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此外,cyclin 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01).结论:FGF-1和FGFR1可能参与了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其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72.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内外实验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细胞三维培养及电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B16移植瘤动物模型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三维培养模型,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人体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存在肿瘤细胞自身变形并与胶原蛋白粘附、肿瘤细胞彼此围成通道结构的现象,电镜观察证实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及其结构.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生成拟态结构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1在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esis mimicry,VM)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小鼠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每天随机抽取1只小鼠处死,共12 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HE染色、HIF-1α、VEGF、p53、CD31免疫组化染色和PAS染色.动态观察HIF-1α、VEGF、p53、CD31在黑色素移植瘤VM中的表达.结果 在移植瘤形成的1~8 d,肿瘤组织内存在VM;9~12 d移植瘤中的VM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VM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HIF-1α阳性百分率高于远离VM区域的阳性百分率(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CD31阳性百分率高于远离内皮依赖性血管区域的阳性百分率(P<0.01);VM周围肿瘤细胞VEGF、p53阳性百分率高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的阳性百分率;VM密度与VM周围肿瘤细胞CD31、HIF-1α、VEGF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只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结论 移植瘤中VM是暂时性血液供应方式,渐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HIF-1α、VEGF、p53、CD31均与黑色素移植瘤VM形成有关,其中CD31、HIF-1α作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4.
一种改良的PA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敏  张诗武  刘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3):236-236,F004
PAS(periodic acid sehiff PAS)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病理科使用PAS染色法常用于某些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AS染色可将组织中的粘多糖类物质染成樱桃红色,从而判定肿瘤细胞是否分泌糖原并推断出肿瘤细胞的起源以及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血管浸润,因此,PAS染色在病理诊断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PAS试剂通常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三维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及形态变化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二维和三维培养模型,在不同时点观察比较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三维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形态明显不同于二维培养体系,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速度较二维培养缓慢,在营养缺乏时肿瘤细胞出现明显自身变形现象及管道化趋势。结论:细胞三维培养体系是一个较好的研究肿瘤细胞形态结构和生长演变模型。  相似文献   
76.
FLIP干扰性小RNA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通过调节Akt/mTOR通路改善辐射诱导小肠损伤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8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接受9.0 Gy剂量的6MV-X射线全身照射,照射给药组小鼠在照射前3 d至照射后3 d每日腹腔注射白藜芦醇(50 mg·kg~(-1)·d~(-1)),对照组、单纯照射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3.5 d获取小肠组织并制作石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学分析;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p-Akt/Akt、p-S6RP/S6RP、LC3-Ⅱ、Beclin-1表达。采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照射给药组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小肠横断面隐窝数、单个小肠隐窝细胞总数、隐窝细胞Ki67阳性率均高于照射组(均P0.05);照射给药组较照射组小肠组织p-Akt/Akt、p-S6RP/S6RP蛋白表达下降(均P0.001),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促进受辐射小鼠小肠隐窝细胞自噬从而改善辐射诱导小肠损伤。  相似文献   
78.
目的:阐述CXCL12-CXCR4在前列腺癌嗜神经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的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L12和CXCR4、MMP-2、MMP-9在22例人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浸润神经的肿瘤细胞CXCR4和CXCL12的表达.结果: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着较明显的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现象,人前列腺癌组织中CXCL12、CXCR4、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均较前列腺增生组织明显升高(P<0.05),侵犯神经的肿瘤细胞表达CXCR4,神经组织内神经鞘膜细胞表达CXCL12.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肿瘤细胞嗜神经现象,肿瘤肿瘤细胞分泌CXCL12,CXCR4与MMP-2、MMP-9促进了癌细胞的嗜神经浸润.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红外热像和组织芯片技术 ,研究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表面温度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2w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炎症、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 ,肝表面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4w模型组在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同时 ,ECM增生 ,肝纤维化逐渐形成 ,模型组与对照组肝表面温度无明显差异 ;6w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 ,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化隔形成 ,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8w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 ,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表面温度随肝纤维化病程的进展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0.
舒林酸防治小鼠大肠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舒林酸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种,研究表明舒林酸可用于防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有影响。我们利用二甲肼诱发的小鼠大肠癌模型,动态观察诱癌不同阶段病变组织中舒林酸对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评价舒林酸对大肠癌的早期预防和进展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