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37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88篇 |
内科学 | 7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331篇 |
预防医学 | 96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12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0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使整体护理更好地在乡镇卫生院开展,现将我们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整体护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大门诊、小病房”医学模式的变迁,使医院门诊较住院病房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市场让患者需要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这一特点进一步说明优化门诊服务的重要意义,笔者把倡导“人性化”服务作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切人点,制订了改造服务流程,落实“温馨、便捷、优质”服务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栀子苷体内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快速敏感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采用外标法,以脑血宁静脉注射后,Biger犬含药血浆样品经高氯酸处理后在C反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栀子苷血药浓度在0.05~9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4).方法:回收率为80%~99.07%,提取回收率为96.99%~104.66%,最低检测限为0.2μg/ml.结论:栀子苷在犬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表现为一室模型,其中t/2=99min.实验结果可为脑血宁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试验的护理配合.方法 术前行常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注重术中语言交流,术后加强巡视.结果 患者在阻断试验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注重语言、肢体交流,对各种介入器械及抢救设备的完善准备,术后加强巡视是使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IFD患者252例,检测和分析其GM及BG浓度,评价GM、BG单独和联合检测对IFD的诊断效能。结果252例患者中,GM检测阳性68例(26.98%),BG检测阳性83例(32.94%),GM+BG检测阳性68例(26.98%);GM检测对IFD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7.42%、65.98%、82.07%、94.12%,BG检测依次为82.85%、69.07%、82.85%、80.72%,GM+BG依次为99.35%、69.07%、83.69%、98.53%,GM+BG的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G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BG检测的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均略高于GM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联合BG检测有利于提高IFD的诊断效能,相较于单一指标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作用,对IFD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军字一号工程在医院实现后 ,达到了整体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医院门诊的挂号、住院和收费窗口分设 ,使门诊各窗口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 ,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资源。门诊服务窗口如何实现一机多用 ,提高服务质量 ,达到减员增效等目的 ,我们就此进行了探讨。1 对部分窗口隶属结构调整我院的挂号处、住院处的工作人员隶属门诊部管理 ,而收费处则隶属卫生经济管理科管理。如果实现一机多用 ,使挂号人员、办理住院手续的人员和收费人员均可同时进行以上三种工作 ,就必需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才能有利于人员安排和便于窗口工作的协调 … 相似文献
99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对胎儿有致命性的危害,主要影响为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死产、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对母体的影响主要是胆汁淤积所致的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手掌和脚掌是瘙痒的常见部位,多持续到分娩)、复发性黄疸、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和产后大出血.鉴于该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大,因此对ICP应及早诊治[1].本文对长兴县妇幼保健院191例ICP的妊娠结局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人羊水干细胞(hAFSC)的体外成骨分化,评价基因修饰的hAFSC负载于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支架后体内成骨能力。方法收集人工破膜后的中段羊水原代培养hAFSC,免疫磁珠分选CDl17/c-kit阳性的hAFSC,分别转染腺病毒介导的BMP-2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组转染BMP-2和EGFP基因、对照组转染无BMP-2编码序列的EGFP基因,空白组不做病毒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表达及生长状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转染第7、14、21、28天采用ELISA检测各组hAFSC培养液中的BMP.2分泌量以确认转染后目的蛋白表达效果。各组hAFSC成骨诱导14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28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评价成骨能力;成骨诱导3、7、14d后定量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20只8周龄裸小鼠随机分为Adv-hBMP-2-hAFSC-β-TCP组、Adv-EGFP-hAFSC-β-TCP组、hAFSC-β-TCP组和β-TCP组,每组5只,将细胞载体复合物植入各组裸小鼠股骨,8周后观察异位成骨组织学情况。结果hAFSC生长良好,Adv-hBMP-2或Adv-EGFP基因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见细胞贴壁良好,发出强绿色荧光,无死细胞产生,转染阳性率达(89.00±4.25)%。转染Adv-hBMP-2组hAFSC培养液上清中BMP-2第7、14、21、28天分别为(3.405±0.229)μg/L、(4.575±0.179)μg/L、(3.910±0.175)μg/L、(2.694±0.205)μg/L,第14天蛋白BMP-2分泌已达到高峰且第28天仍有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0.05)。hAFSC成骨诱导14d后细胞相连成片,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ALP染色转染组染色阳性面积更大、阳性细胞数量更多。成骨诱导28d后茜素红染色见转染组细胞多中心聚集,伴大量红色钙结节形成,结节数量与大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成骨诱?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2008至2009年从北京地区手足口病(HFMD)患儿分离到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未包括多聚腺苷尾),以探讨基因序列的改变是否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方法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2008年分离到的5株EV71毒株和2009年分离到的4株EV71毒株,其中4株来源于重症HFMD患儿(伴高热、持续抽搐及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株来源于轻症HFMD患儿。设计覆盖病毒全基因组的10对特异性引物,对9株EV71毒株进行RT-PCR扩增、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9株EV71毒株的全基因组长度为7406bp或7405bp,部分毒株在5′UTR存在1处1个碱基的缺失。9株EV71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3%~99.4%和98.2%~99.6%,在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9%~99.9%和98.3%~100.0%。重症HFMD来源的4株毒株中有3株在VP2蛋白第144位及3D聚合酶(3Dpol)第140和263位同时出现相同的氨基酸变异(T144S、R140K和I263V),并且在5′UTR区第208和254位同时出现相同的碱基变异(G208A和A254G)。9株EV71毒株的全基因组与C4亚型毒株具有最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在VP1区为94.3%~95.5%;在3D及3′UTR区与CV-A16/G10的同源性(84.3%~85.0%和89.0%~91.5%)高于与EV71-B型、A型及C型(C1~3、C5)的同源性。VP1和3D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株EV71毒株与C4亚型毒株属同一分支。结论 VP2蛋白第144位氨基酸突变(T→S)、3Dpol第140和263位氨基酸突变(R→K和I→V)及5′UTR区第254位碱基突变(A→G)可能与EV71感染后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有关。根据VP1核苷酸序列,2008至2009年北京地区流行的EV71属于C4亚型;非结构蛋白基因在EV71进化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