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02篇
  免费   6408篇
  国内免费   4276篇
耳鼻咽喉   797篇
儿科学   1381篇
妇产科学   835篇
基础医学   5531篇
口腔科学   1498篇
临床医学   17022篇
内科学   9836篇
皮肤病学   1451篇
神经病学   2369篇
特种医学   50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1篇
外科学   9347篇
综合类   36908篇
预防医学   13542篇
眼科学   1489篇
药学   14500篇
  136篇
中国医学   15157篇
肿瘤学   3961篇
  2024年   744篇
  2023年   2590篇
  2022年   2309篇
  2021年   2188篇
  2020年   2385篇
  2019年   2629篇
  2018年   2651篇
  2017年   1681篇
  2016年   2123篇
  2015年   2342篇
  2014年   6530篇
  2013年   4668篇
  2012年   5354篇
  2011年   5963篇
  2010年   5675篇
  2009年   5596篇
  2008年   5534篇
  2007年   5826篇
  2006年   5538篇
  2005年   5934篇
  2004年   5238篇
  2003年   4858篇
  2002年   4080篇
  2001年   3988篇
  2000年   4455篇
  1999年   4379篇
  1998年   4057篇
  1997年   4190篇
  1996年   4094篇
  1995年   3557篇
  1994年   3261篇
  1993年   2451篇
  1992年   2338篇
  1991年   2138篇
  1990年   1706篇
  1989年   1577篇
  1988年   1010篇
  1987年   814篇
  1986年   722篇
  1985年   692篇
  1984年   527篇
  1983年   463篇
  1982年   470篇
  1981年   395篇
  1980年   293篇
  1979年   198篇
  1978年   139篇
  1977年   67篇
  1965年   76篇
  196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病因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4月间291例次原位肝移植后发生IT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共发生ITBL 20例(6.9%)。术后发生ITBL的高危因素为:原发病为重型乙型肝炎、供受者ABO血型不符、供肝冷保存时间超过12h和术后肝动脉病变。其发生率分别为12.5%(9/71)、20.0%(2/10)、11.1%(9/81)和60%(3/5)。采用药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介入、胆道外科手术及再次肝移植等方法治疗,有效率为80.0%(16/20)、治愈率为50.0%(10/20),与ITBL相关的病死率为10.0%(2/20),与ITBL相关的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为20.0%(4/20)。结论针对ITBL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应处理是预防ITBL的有效措施。胆道造影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ITBL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变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ITBL,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临床静脉采血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4,10(9):811-811
临床护理操作中 ,静脉采血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但有些疾病如严重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病人 ,常因双上肢严重的凹陷性水肿 ,及部分肥胖病人静脉难以触及 ,从而影响采血成功率甚至导致检验失败。另外 ,由于静脉难以触及 ,判断困难 ,而反复穿刺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近 1年来 ,笔者对上述病人的静脉采血部位进行反复探索研究 ,找到了一个小技巧 ,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操作止血带系于穿刺部位上方 6cm处 ,嘱病人握拳、屈肘 ,触及静脉后再嘱病人伸直放松 ,常规消毒穿刺点及…  相似文献   
73.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年1-5月,选择山西省吕梁山区出生缺陷高发的中阳县和交口县作为出生缺陷高发区,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河道两侧为采样点,共涉及8个乡镇,79个行政村;选择晋中盆地出生缺陷低发的祁县作为出生缺陷对照区,采样点均匀分布,共涉及6个乡镇,27个行政村.采集距耕地表层10~2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1件.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高发区土壤中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与祁县相比,交口县土壤中元素含量偏高的有As、Mo、Pb、Ni、V,含量偏低的元素有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阳县土壤中含量偏高的元素为Sn、Se、Mo、Zn、Sr、Pb、Ni、Fe、V、Ca、Cu、Al,偏低的元素为Mg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中元素含量(μg/g)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1/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交口县土壤中Mo、Al、As、Ni、Pb、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标准的逐步回归判别方程为:y=-1.321 1.106 Mo-0.509 Al 0.117 As 0.663 Ni-0.429 Pb-0.262 Zn(R2a=0.891);中阳县土壤中Pb、Mg、Ca、Al、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1.757 0.441 Pb-0.264Mg 0.309 Ca-0.186Al 0.162Zn (R2a2=0.839).结论 交口县和中阳县土壤中Pb、Mo、Al等含量异常可能是两县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5.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其发病机理仍未阐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非经典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在母胎免疫耐受上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比较了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探讨HLA—G在子痫前期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6.
沐舒坦系德国Boehringer lngelheim公司提供的能促进支气管纤毛排空运动,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的药物。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患者,痰液的排出十分重要,单纯应用抗生素而不进行有效祛痰,肺部感染往往不能有效控制,痰液阻塞气道常常引起呼吸衰竭难以好转或呼吸机撤离失败,我们对25例此类患者应用沐舒坦祛痰,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早期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评定量表和Ba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Bathel指数和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医用高氧液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80例)。二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高氧液,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气分析,同期观察二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所需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用药五天后较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所需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配合运用高氧液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9.
该研究调查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流行性和贫血对预后影响。 方法和结果 分析了1993年 4月~2001年3月期间在加拿大Alberta地区从138所急症医院出院的一群初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资料,运用逻辑回归法、Kaplan-Mier生存分析和 Cox危险比例模型。在 12 065例 CHF患者中  相似文献   
80.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其在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