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专家:儿科临床上因生长障碍就诊的患儿较为多见。生长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骨骼畸形、脑肿瘤等均是常见病因。最为常见的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现主要以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功能障碍引发的身材矮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PC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应用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3.
患儿,男,10岁6个月。因自幼患皮肤黄色瘤来我院就诊。生后1岁多皮肤出现黄色瘤,先是点状后逐渐融合成条索状和片状;9岁来诊时分布在肘、膝、臀部、足跟、手背处。既往未治疗过。无其他先天性疾病史。否认近亲结婚和家族遗传性病史。其弟2岁,生后1岁多时皮肤出现黄色瘤,分布在臀部、足跟、手背处,呈点状。 相似文献
44.
儿童肠球菌菌血症临床特征及致病菌耐药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肠球菌菌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肠球菌菌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48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和β-内胺酰酶测试,以NOCl5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226例发生于1岁以内儿。148例发病前使用过抗生素,肺部浸润和胃肠遭受损是常见的临床特征。儿童肠球菌菌血症多是缓和或自愈的,抗生素治疗有效,但存在严重感染。68例存在多重微生物感染,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多见。分离248株肠球菌中170株为屎肠球菌,72株粪肠球菌,6株为其他肠球菌。产β-内酰胺酶肠球菌占1.6%,耐万古霉素和高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肠球菌分别为1.6%和88.4%,耐万古霉素和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的多重耐药株占1.2%。结论 9种抗生素中万古霉素最敏感,儿童肠球菌菌血症中多重耐药肠球菌的出现是治疗难题,对不同特征肠球菌的感染应采用不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5.
4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确立该指标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67例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年龄26d~7个月)及100名正常对照组的婴幼儿(年龄20d~1岁)进行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同时对其他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TBA值频数呈正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正态性D检验呈对数正态分布参考范围0~11.3μmol/L.患儿组测试结果TBA异常率达89.5%,数值范围0.5~226μmol/L[±s=(79.5±54.3)μmol/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患儿组TBA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检测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且TBA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优于以往的指标.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判断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对I型糖尿病并发酮症 (DK)、酮症酸中毒 (DKA)的住院患儿进行血清 β 羟丁酸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 ,确立血清 β 羟丁酸测定在该并发症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方法 对 4 4例I型糖尿病并发DK、DKA住院患儿采用全自动酶分析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等项目。 结果 I型糖尿病并发DK及DKA患儿发病初血清β 羟丁酸 10 0 %增高。其中DK组测定值 0 .4 1~ 5 .6 9mmol/L ;中位数为 1.92mmol/L。DKA组测定值 0 .5 2~ 6 .5mmol/L ,中位数为 4 .12mmol/L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人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相应治疗后血清 β 羟丁酸在 3~ 8d内迅速降到正常水平。 结论 血清 β 羟丁酸检测在I型糖尿病并发DK及DKA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显示出其特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应成为该并发症进行实验室检查时与其它生化项目及血气分析同样不可缺少的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I型糖尿病并发酮症(DK)、酮症酸中毒(DKA)的住院患儿进行血清β-羟丁酸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确立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该并发症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对44例I型糖尿病并发DK、DKA住院患儿采用全自动酶分析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等项目.结果 I型糖尿病并发DK及DKA患儿发病初血清β-羟丁酸100%增高.其中DK组测定值0.41~5.69 mmol/L;中位数为1.92 mmol/L.DKA组测定值0.52~6.5 mmol/L,中位数为4.12 mmol/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人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相应治疗后血清β-羟丁酸在3~8 d内迅速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血清β-羟丁酸检测在I型糖尿病并发DK及DKA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显示出其特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应成为该并发症进行实验室检查时与其它生化项目及血气分析同样不可缺少的指标. 相似文献
49.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width,RDW)正常小于 15 %。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常以所测得的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cv%)来表示。 RDW比血涂片上的红细胞形态 ,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和准确。因此 ,RDW对贫血的分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 ]。现对 5 0例临床上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进行 RDW和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的测定 ,来探讨其临床应用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 5 0例 ,年龄 6个月~ 6岁 ,另取 5 2例健康儿童体检作…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细菌的流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1999—2003年ICU收住患儿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儿科ICU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有上升趋势。血液标本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0.8%)、肠球菌(12.4%)为主;呼吸道最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6.0%)、不动杆菌(19.8%)和肺炎克雷伯菌(19.8%)。5年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76.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1.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54.0%;肺炎克雷伯菌占80.7%。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结论儿科ICU分离出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提示监测儿科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