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螺旋形导针配合双侧斜位X线片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性的可行性。方法:在干燥人C3 ̄C7标本的椎弓根峡部环扎钢丝,拍摄X线片。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及破坏椎弓根内、外侧壁种孔3道,插入螺旋形导针,拍摄X线片。分别采用前后位与单侧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侧斜位X线片及双侧斜位X线片判定导针置入位置,比较X线片判定结果与实际所做孔道的符合率。结果:斜位X线片上,椎弓根椭圆形影是由椎弓根峡部形成的,螺旋形导针在判断椎弓根置入孔道位置时,双侧斜位X线片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前后位与单侧斜位片结合法和单侧斜位片法。前后位与单侧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侧斜位X线片、双侧斜位X线片三种读片方法判定导针置入位置准确性分别为75.78%、88.89%、93.05%,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判断位于椎弓根中央、穿破内侧椎弓根皮质和穿破外侧皮质这3种孔道位置时,双侧斜位X线片法的准确性分别为90.21%、90.76%、94.74%,高于其它两种读片方法(P<0.05)。结论:螺旋形导针配合双侧斜位X线片用于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位置的准确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螺旋式导针法准确判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是否准确的新方法.方法:在9个干燥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做通过椎弓根中央破坏椎弓根壁的孔道,然后用螺旋式导针插入孔道,由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结合椎体正、侧位X光片判定定位针是侵犯椎弓根还是位于椎弓根内.结果:螺旋式导针法对于判定椎弓根螺钉孔道位置正确与否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螺旋式导针法是判断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位置是否准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冻存和复苏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组织来源。 方法:取第3代胰酶消化法获取的人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 结果:复苏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抗角蛋白反应阳性,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84.9%±3.2)%]。 结论:冻存和培养RPE细胞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44.
背景: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方法很多,而可降解医用膜因为其独特的性质,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概括、总结可降解医用膜的优缺点及实验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01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椎板切除术,可降解医用膜,硬膜粘连”,英文检索词为“Laminectomy,degradable medical films,epidural adhesion”。排除重复文献,筛选纳入28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及结论:可降解医用膜能很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并且其降解产物可被人体吸收或通过呼吸及体液排出体外,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作为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理想的材料。可降解医用膜众多,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由于单一种医用膜都各自存在缺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膜进行改性后可克服各自身的缺点,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成人上位、中位胸椎节段(T1~T8)椎弓根形态对螺钉植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体直接测量方法,测量5具新鲜成人尸体胸椎(T1~T8)椎弓根的横径,比较其与临床应用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匹配程度;模拟手术情况,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植入螺钉型号,并于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肉眼下观察螺钉植入后椎弓根皮质破坏情况。结果:成人胸椎T6~T8节段,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53(4.40~4.70)、5.38(5.25~5.60)和5.55(5.50~5.80)mm,均>4.5 mm,可以满足最小直径螺钉植入。T1~T5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74(3.85~5.25)、4.47(3.45~5.25)、4.15(3.60~4.65)、3.75(3.10~4.50)和4.25(3.70~4.65)mm。在所有测量胸椎标本中,椎弓根横径<4.5 mm的椎体占标本总体的22.5%。螺钉植入椎弓根后,2个椎体发生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坏。结论:成人T3~T4节段椎弓根横径最窄,影响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但在上位及中位胸椎的大部分节段,可以安全植入。  相似文献   
46.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软骨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诱导刺激物作用下,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在骨髓MSCs培养液内加入地塞米松10-7 mol•L-1,维生素C 50 mg•L-1, 基因工程牛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 μg•L-1,培养1周后将bFGF换为基因工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0 μg•L-1,继续培养3周。 结果:细胞形态由纺锤形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分泌了大量的甲苯胺蓝异染的基质,形成了类软骨陷窝。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增高了近20倍。逆转录PCR证实转化前的细胞主要表达Ⅰ型胶原mRNA。转化后的细胞主要表达Ⅱ型胶原mRNA。 结论:在该种诱导环境下,部分骨髓MSCs可以转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47.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绿色荧光蛋白双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治疗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 方法:将pcDNA3.1-IGF-1质粒和pcDNA3-GFP质粒扩增后,经限制性酶切下pcDNA3-GFP中的含有CMV启动子的全长GFP cDNA片段,连接到pcDNA3.1-IGF-1内,构建含有两个多克隆位点的pcGI真核基因共表达载体。 结果: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表明提取及纯化的pcGI质粒含有GFP cDNA和hIGF-1 cDNA碱基片段,方向及大小正确。 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和hIGF-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不同X线片读片方法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性的效果。方法:8具经甲醛浸泡固定保存的人尸体颈椎标本(C3~C7),去除颈后部肌肉,保持椎体的连续性。手摇钻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和破坏椎弓根壁的孔道,插入螺旋形导针,拍摄正位和双斜位X线片。分别采用正位和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纯斜位X线片、双斜位X线片相结合3种读片方法,请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阅片,判定导针的位置,记录判定结果与标本的实际情况符合率。 结果:采用双斜位X线片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孔道,与正、斜位X线片相结合方法和单纯斜位X线片方法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高年资医生采用双斜位片方法的准确性达到了95.86%。 结论:拍摄双斜位X线片是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与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35例.合并Chiari Ⅰ型畸形12例(34.3%).典型侧凸18例,不典型侧凸 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针对脊髓卒洞的治疗措施.手术分组:(1)一次手术组(30例):患者手术年龄>10岁,一次性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二次手术组(5例):患者年龄≤10岁,一期手术行可自行延长的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手术,4~6年后行二期矫形内同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66.5°(32°~121°);术后平均22.6°(0°~78°),平均矫正率69.4%(31%~100%);平均随访58.4(13~11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3°~78°,平均25.9°.最终矫正率63.9%.6例随访时出现追加现象,其中5例融合下端椎没有融合至稳定椎.术后出现腹壁反射消失1例,浅感觉减退范围扩大1例,未予处理.结论 对于伴发未经治疗的非扩张型脊髓窄洞的脊柱侧凸,如果术前无或仅伴随轻微神经损害症状,可以直接采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进行矫形治疗.建议对这类脊柱侧凸远端应融合至稳定椎.  相似文献   
50.
To label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hIGF-Ⅰ)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for the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Methods: GFP cDNA was inserted into pcDNA3.1-hIGF-Ⅰ to construct the co-expression vector with two multiple cloning sites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 under two cytomegalovirus promoters/enhancers respectively. Recombinant pcGI was transfected into NIH 3T3 cells with the help of lipofectamine. Results : Enzyme digestion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cGI vector contained correct GFP and hIGF-Ⅰ eDNA. Expression of hIGF-Ⅰ and GFP was confirmed in transfected NIH 3T3 cells by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onclusions : hIGF-Ⅰ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labeled with G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