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 ,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国家更为明显。我国许多地区肺癌也呈增长趋势。我们对上海肿瘤医院 1977年— 1996年肺癌收治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肺癌诊治是否有季节性变化 ,以及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上海肿瘤医院 1977年 1月— 1996年 12月 ,根据疾病分类索引登记的所有收治患者 ,共 7435例 ,以入院日期按月份进行汇总 ,见表 1。表 1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1977年— 1996年肺癌收治时间分布例 月份 1977197819791…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放射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放射治疗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肿瘤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计划、精确定位、精确治疗的“三精”时代,放疗中心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如何管理好放疗中心是放疗界人士不断探讨的问题。作者就放疗中心的人员、设备和质量控制3方面的管理,谈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商讨。1放疗中心的人员管理1.1病人的管理放疗中心的服务对象极大多数是肿瘤病人,许多肿瘤病人起初对自己病情不十分了解,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思想上压力很大,使病人性格改变而沉默寡言,产生厌世情绪,或性情暴躁犤1犦。在治疗时他们… 相似文献
33.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周围型肺癌46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周围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静态调强适形放疗(IMRT),DT50Gy/4fx/2W,2~3次/N,95%以上PTV满足处方剂量,90%的处方等剂量线完全覆盖PTV,最大剂量点在靶区内,并控制在10%以内,严格控制肺V5〈55%,V20〈20%,心脏和脊髓等危及器官受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在投照前均行摄片和锥形束cT(cB(了)精度验证和配准。随访观察患者放疗的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50%(23/46),部分缓解(PR)率为43.5%(20/46),总有效率为93.5%(43/46)。1年生存率为94.7%(36/38),1年局控率为100%(38/38),2年生存率为52%(13/25),2年局控率为84%(21/25);放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放疗副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35%(2/46),为Ⅱ级以下,未出现严重的Ⅲ级和Ⅳ放射性肺炎,出现3例肋骨疼痛。结论周围型肺癌行SBRT能够有效地提高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并观察照射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1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43例整体调强计划选择3个针对胸壁靶区、2个针对锁骨上靶区、1个针对总的靶区共6个照射野进行整体逆向调强计划,103例患者计划选择胸壁靶区2个切线野的三维适形,再衔接锁骨上靶区单野6MVX线和9MeV电子线混合照射的适形接野计划。计划处方剂量均为25次50Gy,90%的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并分别对胸壁靶区、锁骨上靶区、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胸壁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比适形接野计划降低了最大剂量,提高了最小剂量,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最小剂量、平均剂量、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均有明显的提高,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有显著的改善。危及器官整体调强计划同侧肺V30、心脏V10、V30、Dmean均低于适形接野计划,而V5、V10、心脏V5高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对侧肺Dmean、对侧乳腺Dmean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生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38%,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的前提下,应用整体调强技术能明显改善锁骨上靶区的剂量,提高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的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研究蜂胶对大鼠照射引起的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照射组(n=12)和蜂胶组(n=12),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于给药后第7天用6MV高能X线全腹照射9Gy,照射后第3天处死大鼠。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测定组织SOD、MDA、NO以及血浆DAO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肠黏膜细胞凋亡,细菌培养观察肠道细菌移位感染情况。结果 放射损伤模型制备成功,单纯照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和结构较正常组明显损伤,小肠组织NO、MDA含量与血浆DA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蜂胶处理后明显改善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抑制小肠组织NO、MDA含量和血浆DAO含量升高(P<0.05),提高组织SOD活性(P<0.05),并使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菌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蜂胶在减轻大鼠放射性肠黏膜损伤和维持黏膜屏障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7.
利用DVH图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正常器官体积剂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正常器官体积及剂量的变化。方法:接受全程调强放疗(IMRT)的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20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和参考坐标重新CT扫描,设计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DVH图中正常器官(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腮腺、脊髓及脑干)体积剂量的变化。结果:DVH2上左右腮腺体积明显小于DVH1(P〈0.05),左右腮腺和脊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明显增加,脑干最大剂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腮腺的剂量增加与放疗所致的腮腺缩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余无统计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过程中正常器官(特别是腮腺)体积剂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建议放疗中后期有必要重新勾画靶区,重新计划,减小正常器官的受照量,减少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38.
巴西蜂胶抗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西蜂胶对30Gy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后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假放疗组);B组(蜂胶+假放疗组);C组(蜂胶+放疗组);D组(生理盐水+放疗组)。实验大鼠接受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30Gy,并于照射后4天采血、处死,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SOD、GSH活性变化。结果:C组与D组比较,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肝脏组织中SOD、GS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巴西蜂胶可清除自由基,减少辐射所致肝细胞凋亡,进而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期间在本院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过诱导化疗。放疗范围及剂量为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T1、T2期69.96Gy,T3、T4期72~74Gy;亚临床高危区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64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54Gy。分为单纯放疗组60例,同期化疗组60例。同期化疗方案为单药顺铂为基础的方案。主要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DFS)、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MFS)、3年总生存率(OS)及治疗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均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3%、8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75.0%,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9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81.7%、8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86.7%,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同期化疗组急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在调强放疗治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未能进一步提高,而急性毒副反应增加,同期化疗在调强放疗模式下治疗策略需要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