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芩茎叶提取物-野黄芩甙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草药黄芩茎叶提取物—野黄芩甙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方法用生物致热原制作家兔发热模型,检测动物直肠温,比较致热前后体温的变化。结果野黄芩甙治疗组(38.61±0.17℃)、黄芩甙治疗组(38.59±0.20℃)体温升高明显低于致热原组(39.08±0.16℃,P<0.01),且两组的发热持续时(176.3±3.4,174.1±3.2 m in)明显短于致热原组(218.2±3.1 m in,P<0.01)。前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热峰时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野黄芩甙对致热原所致兔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应,其作用与黄芩甙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2.
短期禁食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酶含量及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禁食(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其心肌酶含量的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IP)作比较。方法结扎/松解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I/R实验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心肌HSP70含量。结果对照组(即假手术组)上述3种心肌酶含量均少,HSP70极少表达。I/R组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HSP70表达明显。STF+I/R组和IP+I/R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比I/R组明显下降(P<0.05);而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TF+IP+I/R组比上述两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更低(P<0.05),而HSP70过度表达(P<0.01)。结论STF可明显降低I/R所致心肌酶增加,增强HSP70的表达,类似IP的效果,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采用定点突变方法探讨突变体对酵母Ndil的NADH一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方法将Ndil的His残基(His^193His^252、His^301)突变为丙氨酸,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述蛋白,测定光谱特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结果各突变体蛋白H193A、H252A、H301A吸收光谱显示均在383nm和448nm处出现两个FAD峰与野生型一甄各突变体酶活性显示,突变体对UQ。的Vmax均明显减小,但仅H301A对UQ1的Km增加约3倍,对UQ亲和力明显减小。各突变体蛋白对NADH的Km未见明显增大,但Vmax均出现明显减小。结论酵母NdiI中H301点突变可能是参与形成UQ结合位点所需的氨基酸残基之一,该位点突变影响了UQ与酶的结合及电子向UQ的传递。 相似文献
35.
野黄芩甙对发热家兔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环磷腺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 min,野黄芩甙+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不同负担、不同部位的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WMH患者84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负担组45例、中负担组17例和高负担组22例,测量步长、步宽、步速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综合评估步态与平衡功能,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负担不同部位WMH与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WMH高负担组步长最短、步宽最长、步速最慢,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与步长、步速、Tinetti总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测试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7、-0.480、-0.670、-0.435、-0.600,均P<0.01),与步宽呈正相关关系(r=0.740,P<0.01);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与步速、Tinetti总分及Tinetti平衡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02、-0.698、-0.795,均P<0.05...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探讨乳酸钠林格液在胎儿窘迫宫内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0月胎儿窘迫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除吸氧、左侧卧位外,立即静滴乳酸钠林格液〉1000ml。对照组吸氧,左侧卧位,补充能量及碳酸氢钠。两组病例于胎儿窘迫发生后1~2小时内均予积极产科处理。结果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复苏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滴乳酸钠林格液应用于急性胎儿窘迫能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应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宫内复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活跃期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及左侧卧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快速静脉滴注1000 ml乳酸钠林格液.两组病例于胎窘发生后30~40 min内均予积极产科处理.结果 宫内复苏与分娩方式有关,观察组剖宫产率(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P< 0.05;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4.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P<0.05,新生儿复苏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酸钠林格液在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应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