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4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23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29篇 |
内科学 | 5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39篇 |
综合类 | 284篇 |
预防医学 | 157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4篇 |
中国医学 | 44篇 |
肿瘤学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原位癌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原位癌(CIS)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以经LEEP锥切后确诊为CIS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LEEP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或二次锥切的患者34例,分析LEEP后残余宫颈的组织学状况;对全部患者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检查随访追踪。结果 LEEP标本切缘干净、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存在CINⅡ和存在CIS者分别占75.6%、9.8%、9.8%和4.9%。切缘干净组的病变残留率为0,明显低于切缘有CIN的各组(χ^2=19.714,P=0.000)。LEEP锥切术后保留子宫的患者随访8~3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切缘干净的LEEP锥切对CIS疗效满意;对CIN行切除性治疗有利于避免CIS的漏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 PTEN 和 P53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0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 23 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TEN 和 P53 蛋白的表达, 观察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40 例子宫内膜癌中, PTEN 阳性表达率为 52.5%( 21/40) , 与全部为阳性表达的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子宫内膜癌中 PTEN 的表达明显下降。PTE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是否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 P53 阳性染色, 而在内膜癌组织中 17.5%( 7/40) 染色呈阳性。P53 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随着分化程度下降, 表达增加。在子宫内膜癌中, PTEN 和 P53 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子宫内膜癌中 PTEN 的表达明显下降; P53 则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表达增加。PTEN和 P53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71例新鲜卵巢组织及卵巢上皮肿瘤组织的Peroxiredoxin Ⅱ的表达情况,其中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卵巢肿瘤16例,卵巢癌39例。结果Peroxiredoxin Ⅱ在正常卵巢组织表达为(1.00±0.44),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为(0.83±0.50),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为(0.60±0.23),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eroxiredoxin Ⅱ在卵巢癌组织表达降低与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化及绝经等参数无关。结论Peroxiredoxin Ⅱ可能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中起抑制因子作用,而在其发展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液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出率对宫颈癌的诊断及病情进展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PCR检测48例宫颈癌,55例宫颈高度病变(HG),6例宫颈低度病变(LG),29例宫颈炎症患者血浆中HPV-16,18DNA。分析各组患者血中HPVDNA检出率的差异,以及检出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血浆中HPVDNA在宫颈癌组、HG组、LG组及宫颈炎症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6.3%、41.8%、16.7%和37.9%,其中HPV-16分别为20.8%、5.5%、0.0%和6.9%;HPV-18分别为50.0%、38.2%、16.7%和31.0%。HPV-16和HPV-18均为阳性者8例,其中宫颈癌Ⅰ期3例,Ⅱ期4例,CINⅢ1例。在9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6例血浆HPVDNA阳性。血浆HPVDNA在宫颈癌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患者血中HPV检出率高于CIN和宫颈炎症患者,并且在发生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更高,但血浆HPVDNA检出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无关。宫颈癌患者血中HPV双重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EphB4和EphfinB2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90例子宫颈癌、1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B4和EphfinB2mRNA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教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尽管所有子宫颈组织中均可检测出EphB4和EphrinB2mRNA的表达,但是EphB4mRNA在子宫颈癌(125.59±16.63)和CIN(122.61±17.30)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其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95.72±4.63)(P均〈O.05)。EphfinB2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111.11±22.86)明显高于其在CIN(94.48±6.30)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93.56±7.89)(P均〈O.05)。EphB4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均〈O.05)。EphdnB2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只与子宫颈癌的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MVD逐渐增加,分别为(11.33±2.38),(26.47±7.47)和(42.97±9.99)。子宫颈癌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mRNA的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结论EphB4和EphfinB2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官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LA-I类抗原在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6%、100.0%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HLA-I类抗原在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II期0.0%(P<0.01);CD8分子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HLA-I类抗原相似,分别为22.6%、95.5%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在I期和I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0.0%(P,0.01).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逐渐的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而二者与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存在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808,P<0.0005).结论 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在官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二者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I Lewis y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I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 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方法 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细胞系RMG-I,建立α1,2-FT基因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I-H.通过酶活性测定证明转染前后细胞系α1,2-FT活性的改变,采用薄层层析、薄层层析免疫染色方法 测定转染前后细胞脂质及糖脂,特别是Ⅱ型寡糖的变化. 结果 基因转染后细胞RMG-I-H中H-1抗原及Lewis y抗原显著增加,特别是Lewis y抗原为转染前的20倍;而Ⅰ型糖链Lewis b显著减少.转染前后细胞膜上的主要脂质成分胆固醇和磷脂质的含量没有变化,且中性糖脂质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α1,2-FT基因转染增加α1,2-FT活性的同时,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I Lewis y抗原的表达;RMG-I Lewis y高表达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Lewis y抗原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和其主要高危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特异PCR检测辽宁地区24 041名女性HPV DNA及其主要高危型别的分布。结果 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HPV总感染率为45.6%(95%CI 44.97%~46.23%),其中28.25%(95%CI 27.68%~28.82%)为HPV机会性感染,17.35%(95%CI 16.87%~17.83%)为持续性感染率。持续感染性HPV的主要高危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6(18.21%,95%CI 17.04%~19.38%)、HPV-58(13.2%,95%CI 12.17%~14.23%)、HPV-18(8.66%,95%CI 7.81%~9.51%)、HPV-52(7.06%,95%CI 6.28%~7.84%)及 HPV-33(6.78%,95% CI 6.02%~7.54%)。结论 在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主要持续感染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3五种高危基因型别。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后腹部冲击法协助婴幼儿早期肺炎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将82例婴幼儿早期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除了进行叩背常规排痰措施外,实施雾化吸入后紧接着进行腹部冲击法排痰,而对照组只进行叩背常规排痰。评价两组患儿排痰前后的肺部听诊情况。结果:实验组排痰后肺部听诊情况明显改善,患儿对自身咳嗽能力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后腹部冲击协助婴幼儿早期肺炎患儿排痰,提高了疗效,获得了家长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系中Lewis y 抗原及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T)基因FUT1表达变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耐
药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细胞荧光法测定, 基因FUT1转染前后的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
和RMG-I-H、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系HO8910PM 及亲本细胞系HO8910、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 及亲本细胞系COC1
中Lewis y 抗原的表达。利用RT-PCR 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6 种细胞中FU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经免疫化学方
法和免疫细胞荧光法分析,在RMG-I-H、HO8910PM 及COC1/DDP 细胞系中Lewis y 表达强度分别为(53.90±4.33),(37.31±
0.19)和(28.52 ±1.45),与相应的亲本细胞系RMG-I(32.18±0.64)、HO8910(14.96±0.61)及COC1(19.26±0.83)比较均明显升高
( P均<0.05)。与RMG-I相比,RMG-I-H 中的FUT1基因表达上调3.07倍,与HO8910 相比,HO8910PM中的基因表达上调
2.13 倍,与COC1相比,COC1/DDP 中的α1,2-FT 基因表达上调2.42 倍(P 均<0.05)。结论人卵巢癌细胞表面Lewis y 抗原与
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耐药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