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老年人、中晚期原发生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的老年人中、晚期肝癌76例,用顺铂、表阿霉素、IL-2、丝裂霉素、碘油、明胶海绵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HAE)继而全身应用IL-2。HAE与应用IL-2交替进行。结果1年生存率为51.3%,其中以临床Ⅱ期患者,单发结节型及巨块型患者疗效较好。主要副作用为栓塞术后综合征,个别患者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可提高老年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M法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75例PCNS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5(9~79)岁,男女比为1.1:1。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随访到69例,其中术后放化疗联合组25例、术后化疗组28例、术后放疗组9例及单纯手术治疗组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overal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23.6(95%CI:16.0~31.3)、6.4(1.0~11.8)、9.8(4.7~14.9)和5.0(4.9~5.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5.7(95%CI:44.2~47.2)、11.0(7.1~15.0)、16.1(15.3~17.0)和6.9(1.9~12.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发病年龄及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与生存期相关。  结论  :PCNSL多发于中老年人,类型以DLBCL多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年龄≤60岁、ECOG评分≤1分的患者预后较好。术后行放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9(21~77)岁,均接受化疗,其中17例接受CHOP方案,4例接受EPOCH方案。8例接受化疗序贯放疗,13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e-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4%和66%。EPOCH方案与CHOP方案之间在复发或进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的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未行鞘内注射患者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β2微球蛋白(HR=0.431,95%CI为0.432~ 0.967,P=0.044)和放疗(HR=0.495,95%CI为1.073~2.508,P=0.002)与PB-DLBCL的OS均相关。  结论  PB-DLBCL好发于女性,多累及单侧乳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β2微球蛋白水平为不良的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鞘内注射对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发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明确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基因组中是否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整合,初步分析NKTCL细胞系基因组中EBV DNA整合信息。  方法  利用PCR法扩增EBV DNA和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表达,验证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提供的5例EBV(+)及4例EBV(-)NK/T样本EBV感染情况。测序全基因组DNA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捕获EBV整合序列;使用Blast比对样本EBV fasta文件与EBV fasta库。采用CREST软件提取softclip reads,过滤paired reads并对过滤后的reads进行染色体分布的统计。使用IGV比对染色体部分区域reads分布情况,采用PCR法扩增EBV DNA高频整合区域并行sanger测序。  结果  5例EBV(+)NK/T样本中均检测出EBV DNA和EBER表达,4例EBV(-)NK/T样本则未能检出。样本的测序深度、覆盖深度、覆盖率和比对率均满足后续研究要求。比对结果显示捕获的序列为病毒序列。EBV(+)NKTCL细胞系SNK、YTS和EBV(+)鼻腔NTKCL组织的reads数目最多,且在2号染色体上呈非随机性富集。chr2:30234084-30234483 400 bp区域存在EBV DNA整合,并导致chr2p23.1位点的插入缺失。  结论  EBV(+)NKTCL细胞在chr2p23.1位点存在EBV DNA的高频整合,提示可能影响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5.
紫杉醇类、长春碱类、铂类、沙利度胺及新药硼替佐米等常用化疗药物常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预防或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且不影响疗效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相继进行,钙镁灌注、谷胱甘肽、硫辛酸等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调节因子X1(regulatory factor X1,RFX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F9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PCR技术扩增RFX1,并将其插入慢病毒空载体质粒pITA,构建pITA-RFX1慢病毒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正确。将包装慢病毒共转染293T细胞,然后感染F98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和激光共聚焦验证RFX1过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和CCK-8试剂盒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电泳和测序显示慢病毒载体pITA-RFX1构建成功,将其感染F98细胞后过表达RFX1蛋白,同时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上调RFX1可以降低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7.
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原发于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s)的罕见恶性肿瘤.自1986年Monda等[1]报道第1例FDCS以来,至今咽部FDCS文献报道已有50余例[2-3].本文就原发于咽部的FDC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证实和淋巴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会增加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文章从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特点、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趋化蛋白chemerin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RSV肺炎患儿82例,其中轻症65例,重症17例;对照组儿童40例。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IL-17)、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 RSV肺炎轻症组、重症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分别为(539.98±65.86)pg/ml、(786.62±82.59)pg/ml和(337.24±43.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29,P=0.000);重症组血清chemerin水平分别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轻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TNF-α、IL-17、IL-10和TGF-β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80~284.36,P均0.05)。RSV肺炎患儿的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F-α、IL-17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0.61,P均0.05),而与IL-10、TGF-β则呈显著负相关(r=–0.80、–0.75,P均0.05)。结论 RSV肺炎患儿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并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chemerin可能在RSV感染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Notch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阐明Notch信号分子在NK细胞肿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6、NK细胞淋巴瘤细胞YTS、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和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 Raji,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细胞中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Notch 1,3,4信号分子在YTS和SNK-6细胞中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高于Raji和Jurkat淋巴瘤细胞(P<0.01),但是在SNK-6中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在YTS细胞中的表达(P<0.01)。Notch 2信号分子在YTS、SNK-6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Jurkat细胞(P<0.01),但是与Raji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ch 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量,YTS细胞高于Raji和Jurkat细胞(P<0.05,P<0.01),而SNK-6细胞则低于Raji和Jurkat细胞(P<0.01)。结论:在NK细胞肿瘤细胞中Notch 信号分子表达异常,且明显区别于B、T细胞淋巴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