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M法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75例PCNS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5(9~79)岁,男女比为1.1:1。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随访到69例,其中术后放化疗联合组25例、术后化疗组28例、术后放疗组9例及单纯手术治疗组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overal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23.6(95%CI:16.0~31.3)、6.4(1.0~11.8)、9.8(4.7~14.9)和5.0(4.9~5.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5.7(95%CI:44.2~47.2)、11.0(7.1~15.0)、16.1(15.3~17.0)和6.9(1.9~12.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发病年龄及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与生存期相关。  结论  :PCNSL多发于中老年人,类型以DLBCL多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年龄≤60岁、ECOG评分≤1分的患者预后较好。术后行放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效果。方法收集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16例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若耐受,改为750 mg/d,不能耐受者减至25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期(OS)、有效率(O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有效率(RR)为25%,疾病控制率(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3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43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31.25%(5/16)和手足综合征25%(4/16)。结论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彩超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注入鸦胆子治疗的价值.方法:在彩超检测下对12例卵巢囊肿患者穿刺注入鸦胆子治疗并观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穿刺治疗后患侧子宫动脉较术前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加.结论:彩超检测在穿刺前对卵巢囊肿可初步鉴别诊断,在穿刺过程中对穿刺点的选择、穿刺过程的监测及通过观察对比穿刺前后囊肿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初步判断疗效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背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差异明显,目前国内外对症状前期PMD患儿的诊断尚无共识。 目的:探讨婴幼儿时期症状前期PM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探讨血清肌酶水平在DMD和BMD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症状前期PMD患儿,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以基因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DMD组和BMD组,血清肌酶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取值作为诊断界值,比较不同肌酶的诊断准确性。 主要结局指标:PMD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结果、血清酶水平(AST、ALT、LTH、CK、CK-MB)。 结果:24例PMD患儿纳入分析,其中DMD组18例,BMD组6例。22例(91.7%)因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2例(8.3%)因亲戚确诊前来就医。PMD患儿CK-MB、CK、LDH、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DMD组均高于BMD组(除AST外,P均<0.05)。当ALT>224.5 U·L-1、CK>11 069 IU·L-1、CK-Mb>204 IU·L-1、LDH>1 349.5 IU·L-1时为DMD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LDH>1 349.5 IU·L-1具有高度特异性。 结论:血清肌酶水平增高为 PMD 患儿症状前期的主要表现。LDH>1 349.5 IU·L-1对诊断DMD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对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 HL)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8-01-2020-07-31收治的45例R/R HL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接受ASCT 17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28例.ASCT组与P...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胰腺淋巴瘤(PPL)预后的因素,构建PPL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1975至2016年的PPL病例,最终纳入830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582)和验证集(n=248).在训练集中,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PPL预后的因素,在回归分析结果基础上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并绘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夏枯草对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采用50g/L夏枯草(夏枯草组)、50g/L夏枯草+20μmol/L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SP600125组)、50g/L夏枯草+1μmol/LAkt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ortmannin组)处理Raji细胞,以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的JNK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夏枯草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SP600125组细胞增殖率比夏枯草组增高(P0.05),Wortmannin组细胞增殖率比夏枯草组降低(P0.05);JNK磷酸化水平在夏枯草组中明显升高(P0.05),SP600125可以抑制其磷酸化(P0.05),Wortmannin不能抑制其磷酸化(P0.05);Akt磷酸化水平在夏枯草组中降低(P0.05),SP60015及Wortmannin均可抑制其磷酸化(P0.05)。结论夏枯草可以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kt通路激活实现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对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内蒙古、山西、福建等地区的14个FAP家系先证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APC基因突变检测,对突变检测阴性者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APE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结果 14例先证者中9例(64.3%)检测出APC基因微小突变,其中移码突变6例,剪接区突变2例,无义突变1例;2例(14.3%)检测出APC基因大片段缺失,微小突变与大片段缺失的总检出率为78.6%.c.2336-2337insT、c.3923-3929delAAGAAAA、c.532-2A>T和c.4179-4180GAdelinsT等4个微小突变和外显子11、10A缺失、外显子15 start缺失等2个大片段缺失为首次报道.结论 中国FAP患者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多样,以移码突变居多,突变位点以第15外显子居多;直接测序法联合MLPA法检测大片段缺失可提高APC基因突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证实和淋巴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会增加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文章从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特点、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