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996年,Hinchey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告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从此该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接受。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亦可累及脑灰质,因此,2000年Casev等对其重新命名,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笔者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诊断与治疗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体积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其与脑梗塞的因果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脑梗塞、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静脉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了观察,并与70例老年人进行了比较。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对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各10例)血小板体积进行了比较。结果脑梗塞、TIA患者血小板体积均明显增大,病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卒中之前出现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B超、CT、MRI/MRCP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资料齐全,诊断明确的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项检查,B超定位准确率97.7%(43/44),定性准确率72.7%(32/44);CT定位准确率97.7%(43/44),定性准确率79.5%(35/44);MRI/MRCP定位准确率100%(44/44),定性准确率88.6%(39/44).统计学分析:3项检查的定位诊断率和定性诊断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超、CT联合CA19-9检测定性准确率均为97.7%(43/44),MRI/MRCP联合CA19-9检测定性准确率100%.结论影像学检查和血清CA19-9检测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各有优势与不足.二者联合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1)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低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3个月后各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皮质前型及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皮质下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皮质下型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皮质后型(45.5%懈.15.4%,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皮质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利用不同类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特点,研究其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大鼠急性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合并自体血脑内注射脑出血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上分别行T2WI,T2*WI,DWI、质子密度加权序列扫描。结果:①应用DWI与T2*WI对急性期脑卒中的诊断灵敏性与特异性均为100%;急性期脑梗死T2WI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为0%。②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早期缺血为“细胞毒性水肿”。③急性期脑梗死DWI上表现为高信号,扩散值ADC平均为354μm2。结论:T2*WI对脑出血,DWI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大剂量白蛋白对重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HIE患儿76例,分为2组:大剂量白蛋白治疗组48例,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2g/(kg·d),连续3~5d;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在日龄7,14,25~30d连续检查3次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评分;3,6个月时用《儿心0~4岁精神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结果:大剂量白蛋白可显著性提高重度HIE新生儿NBNA评分(白蛋白组:25.33±3.19~35.91±3.08;常规组:26.01±3.47~32.11±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0~2.98,P<0.01);亦升高3,6个月时发育商(白蛋白组:94.01±10.81,93.10±9.07;常规组:80.01±12.33,84.91±10.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9,1.84,P<0.01)。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人血白蛋白可明显改善重度HIE新生儿的神经行为与及发育商。  相似文献   
47.
腹腔镜技术与腹部手术史、肥胖、妊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腹腔镜微创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早期的禁忌证,如腹部手术史、肥胖、妊娠、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血液病等已成为相对禁忌证。诊断水平的提高,有计划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这些患者能够接受微创手术,现将有腹部手术史、肥胖及妊娠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新西兰大白兔颈内动脉造影解剖及Willis环变异.方法 对5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经股动脉途径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血管解剖细节.Willis环变异包括血管发育不良(22.4%),单侧双大脑中动脉(20.4%),后循环不对称者(16.3%),完整对称的Willis环仅占40.8%.此外,枕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者占30.1%.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选择性颈内动血管造影结果可靠.熟悉兔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变异Willis环,有利于建立更加稳定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49.
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血小板体积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研究脑卒中患者血小板体积、计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40例脑梗塞、42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血小板体积、计数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70例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后72h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前者血小板体积明显增大,后者则无明显变化;发病3周后前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较急性期无明显变化,后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体积则小于正常。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发生在脑梗塞之前,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脑出血后血小板体积、计数的变化则是脑出血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中线移位的影响.方法 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出血量在30~6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67例)和微创治疗(65例)中24h内、10~14d、18~24d时血肿、血肿周围水肿、松果体和透明隔移位等的动态变化.结果 10~14d时微创治疗组血肿量(9.77±6.21)mm3、血肿周围水肿(60.37±29.92)mm3均明显小于内科治疗组(25.90±8.90)mm3;(79.57±38.72)mm3,中线移位程度轻于内科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明显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量、脑水肿和中线移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