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解决熊胆粉质量控制存在的胆汁酸类化合物检测困难、化学信息不足、耗时长等问题,为熊胆粉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式检测器(UPLC-CAD)新技术,建立熊胆粉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利用相似度计算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35批不同来源熊胆粉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UPLC-CAD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结合液质联用对8个共有峰进行化学指认,全面地反映了熊胆粉中的主要胆汁酸成分。不同方法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投影含量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化学成分含量相似度。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熊胆粉可聚集为3类,熊胆粉主要活性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和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在不同来源样品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差异显著成分为其他含量较小的胆汁酸成分如7-酮-牛磺石胆酸、胆酸等,提示熊胆粉质量控制应以主要指标成分TUDCA和TCDCA含量结合胆汁酸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UPLC-CAD的熊胆粉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可为熊胆粉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含弱紫外吸收化学成分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_0061137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CC组织样本(93例)及癌旁组织样本(93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End1/E6E7)和CC细胞系(HeLa、SiHa、C-33A、CaSki),用qRT-PCR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hsa_circ_0061137、miR-217、ARL6IP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sa_circ_0061137、ARL6IP1与miR-217的靶向调控作用。敲低CC细胞系(HeLa、SiHa)中hsa_circ_0061137及HeLa细胞共转染si-hsa_circ_0061137和miR-217抑制物(miR-217 inhibitor)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sa_circ_0061137、miR-217、ARL6IP1的表达。裸鼠荷瘤实验检测敲低hsa_circ_0061137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hsa_circ_0061137、ARL6IP1在CC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P<0.05);miR-217在CC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P<0.05)。hsa_circ_0061137、ARL6IP1分别与miR-217之间存在靶向负调控关系。敲低hsa_circ_0061137,可抑制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特性,并促进CC细胞凋亡(P<0.05);miR-217 inhibitor可部分逆转hsa_circ_0061137敲低发挥的抗CC生长及转移作用(P<0.05)。裸鼠荷瘤实验证实hsa_circ_0061137敲低可显著减弱瘤体生长增殖,并抑制ARL6IP1表达(P<0.05)。结论:沉默hsa_circ_0061137可发挥抗CC增殖及转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靶向miR-217/ARL6IP1轴有关。  相似文献   
54.
中国医生对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理解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中国医生对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困难与态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来自中国25省市、5所大学医院、20所医院的1088名医生(70%为内科医生,22%为外科医生, 8%为妇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共有780名医生返回调查表,仅有488名完成调查表。27%的困难为医生缺乏时间,15%为向患者表达不确定性,13%为患者缺乏医学知识难以交流,12%为捉摸患者的偏好,9%为与患者建立起稳定关系。结论患者增加参与治疗决策力面的知识可促使医生端正对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5.
(上接2006年第18期第1433页)讨论第20条结果解释应考虑研究假设、潜在偏倚和不精确的原因及与分析方法和结局的重复相关的危险因素解释在论文讨论部分使用大量溢美之词来支持作者的发现,而缺乏支持或反对研究及其结果的数据作为证据,对此早有争论。一些杂志已尝试将讨论部分结构化来纠正这个问题。例如,《内科学年鉴》建议作者在讨论中包括以下几部分:(1)概述主要结果;(2)分析和解释可能的机制;(3)与其他已发表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可能,找一个纳入当前和以往所有类似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4)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为减小和弥补这些局…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75~162min,平均手术时间103±19min,术后2~4d去除引流管,住院时间6~12d,平均住院时间(7.4±1.2)d,术后未发生穿刺口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3周复查见结石残留3例(3.85%),经T管瘘管取石术均顺利取出,结石清除率为96.1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外观改变较小对于远期的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石清除率较高且住院时间短,是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临床分离到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检测联合用药抑菌效果;微孔板法检测对成熟生物膜内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Bio Flux动态观察药物对生物膜的影响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死细菌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菌的形态变化。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痰热清的MIC分别为512 mg·L~(-1)和16 500 mg·L~(-1)。棋盘法结果显示痰热清可增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性,二者协同抑菌,并确定联合用药浓度。与空白组或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比较,联合用药各组显著减少生物膜内活菌量(P0.05,P0.01)。Bio Flux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或单用药物组比较,联合用药各组可破坏生物膜结构,减小生物膜面积(P0.05);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对动态生物膜内细菌的代谢活性有明显抑制。SEM显示痰热清可抑制细菌分裂。结论: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浮游和生物膜状态的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对生物膜产生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8.
独活寄生汤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狗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等作用。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45例和治疗组(中药治疗组)46例,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腹水消退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84.4%。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探讨抗dsDNA抗体在SLE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结合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法(radioisotopic methods)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征,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同时评估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SLEADI)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与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SLE患者中有39例抗dsDN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65%,抗dsDNA抗体,在33例对照组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6.7%,抗dsDNA抗体在SLE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93.3%;②抗dsD-NA抗体与Sm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SSA抗体有相关性(P〈0.05);③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脱发,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④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绝对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标记的抗体,其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