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股骨颈骨折临床常见 ,但小于 5 0岁的患者相对较少[1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所遭受的暴力大 ,常伴有断端粉碎和移位 ,股骨头血供受损程度重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率高[2 ] 。为此 ,我们选择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并带旋髂深动脉骨块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3年 2月~ 1998年 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 2 8例 ,男 2 2例 ,女 6例 ,年龄 19~ 48岁 ,平均 36 .5岁 ,均为GardenⅢ型和Ⅳ型。术后随访 2 4~ 82个月 ,平均 5 7.2个月。1 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将患者安置在牵引床上 ,在X线监视下牵…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妊娠期母体补钙与新生儿长管状骨干骺端钙盐沉着的关系及 其与发育过程中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处理儿童缺钙引起的骨发育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取健康未曾妊娠过的Sprague Daxley(SD)雌鼠20只,将其与雄合笼交配,将妊娠的大鼠分三组:高钙组、低钙组和正常钙组,分别给予含钙1.4%、0.02%、0.6%的饲料,其它匀相同^[1],一直喂到仔鼠出生后的第21天。之后三组的所有仔鼠均给予政党钙饲料直至第63天,在此期分别于出生第1天、第21天、第42天和第63天,取部分仔鼠的股骨、胫骨的干骺端测其钙含量,并测第63天仔鼠股骨、胫骨的骨密度。结果:仔鼠出生第1天,高钙组干骺端钙含量较高,正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低钙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仔鼠出生后第21天,三组的干骺端钙盐含量均有所下降,第42天又有所上升,至第63天高钙组与政党组相比,干骺端钙含量较低,并差异有显著性,低钙组比正常组的干骺端钙含量高,并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第63天股骨、胫骨骨密度的结果与第63天股骨胫骨,干骺端钙含量的结果相一致,低钙组骨密度比正常组高,差异显著;高钙组比正常组骨密度低,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补钙可以提高胎鼠长骨干骺端钙盐的沉着。妊娠期、哺乳期接受低钙的孕鼠,其后代的长骨干骺端钙盐沉着较高,且骨密度较高。妊娠期、哺乳期接受高钙的孕鼠,其后代长骨干骺端钙盐沉着较低,且骨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穿刺在骨盆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科行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的骨盆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其后续的诊治情况。以手术后病理结果和(或)临床随访(至少为6个月)作为穿刺病理的评价标准,以评价活检在鉴别病变是否为恶性的表现。而且,分析穿刺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平均54(12~84)岁。其中,最终诊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41例,随访确诊者21例。穿刺活检在鉴别病变是否为恶性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00%,95%,100%,80%。所有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穿刺后局部血肿形成。本组共有35%(22/62)的患者穿刺前后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18例穿刺前拟行手术切除,穿刺后改行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方式发生变化,穿刺前拟行广泛切除,穿刺后仅行病灶刮除或清理术。结论 CT引导下同轴穿刺在骨盆病变术前诊断中,尤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而且安全性好。可为制订正确的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男292例,女187例;年龄范围3~74岁(平均21.4岁);膝关节周围396例(包括股骨远端253例、胫骨近端125例及腓骨近端18例),膝关节以外83例(包括股骨近端24例、胫骨远端17例、肱骨近端34例、肱骨远端5例及桡骨3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0%、60.0%,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4.0%、46.0%。5年总生存率:规范化疗组与非规范化疗组分别为73.0%、55.9%;术前三药联合组(DDP+IFO+ADM)和四药联合组(DDP+IFO+ADM+MTX)分别为48.7%、66.0%;术后三药联合组和四药联合组分别为51.5%、66.2%;肿瘤细胞坏死率≥90.0%组和90.0%组分别为93.3%、40.3%;保肢术组和截肢术组分别为61.9%、43.3%;外科分期II期和III期分别为61.9%、25.1%;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局部复发、单纯肺转移、多发转移分别为93.5%、46.3%、20.7%、1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化疗方案、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外科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及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性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能够明显提高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复发转移与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肢体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36.
目的:多中心分析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9年9月国内6家临床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查阅病历、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吸烟史、肿瘤组织学分型、脊柱转移节段和数目、其他转移情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身体状况KPS评分,以及...  相似文献   
37.
目的软骨管是发育时期骨骺软骨内的管状化疏松间质组织,对于软骨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关于其形成、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目前尚有分歧,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肢体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且多伴随皮肤软组织缺损,难以直接缝合,传统行长期换药,待创面肉芽新鲜后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闭合创面,技术要求较高,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并发症多若皮瓣修复失败,后果难以接受。1976年Barrer等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后,研究及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皮肤缺损,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1-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皮肤牵张治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观察地舒单抗在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4例难治性GCTB应用地舒单抗,包括脊柱6例、骨盆2例、骶骨3例、四肢复发性GCT 3例。6例脊柱GCTB中5例为手术前应用(胸椎、腰椎),1例为两次手术后复发性难以切除同时发生肺转移病例;2例骨盆分别是1区+4区、2区+3区;3例骶骨中2例为S1~3,1例为S2~4;3例四肢分别为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均为囊内刮除术后复发,肿瘤体积巨大,边界不清。男2例,女12例,年龄(34.79±16.89)岁。手术前应用方法为:地舒单抗120 mg,第1、8、15、31、61、91天行皮下注射。最后一次用药后2周作CT和MRI,用作于用药后测量。对比用药前后肿瘤最大径、病变的CT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衡量。2例骨盆肿瘤患者和3例四肢肿瘤患者均行整块切除术,骶骨肿瘤患者均行囊内刮除;5例脊柱肿瘤患者,2例行术前用药,已应用4 mg×120 mg,尚未手术,另外3例均行en-bloc切除,并分析术中大体标本及术后病理结果。同时,对手术后6个月病例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前肿瘤最大径为(62.58±21.88) cm,用药后为(54.17±22.65) cm,P=0.000。用药前病变中心及边缘平均CT值为(43.30±19.71) HU和(97.15±42.68) HU,用药后为(97.97±54.37) HU和(223.95±116.63) HU,P值分别为0.027和0.010 (P0.05)。用药后VAS评分平均1分。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8例,平均随访26.5 (16~35)个月,分别为3例脊柱0复发,1例骨盆0复发,3例骶骨2例复发,1例肱骨近端出现可切除的软组织复发。结论地舒单抗治疗四肢长骨复发、边界不清的III级及中轴骨GCTB,可明显使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使肿瘤钙化、缩小。推荐骶骨或四肢肿瘤需要囊内切除者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