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分析由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诊断为Hp感染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0 d序贯疗法组(37例)、10 d三联疗法组(36例)和14 d三联疗法组(36例)。10 d序贯疗法组:前5 d给予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阿莫西林5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后5 d改用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克拉霉素15-30 mg·kg^-1·d-1+甲硝唑片25-3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0 d和14 d三联疗法2组: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克拉霉素15-30 mg·kg^-1·d-1+阿莫西林50 mg·kg^-1·d-1或甲硝唑片25-3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分别为10 d和14 d。所有患儿在停药后至少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观察Hp根除率、疗效及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头痛、皮疹等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109例患儿中失访7例(6.4%,10 d序贯疗法组1例,10 d三联疗法组2例,14 d三联疗法组4例)。10 d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TT)及试验方案分析(PP)均明显高于10 d三联疗法组(χ^2=5.408,5.137,均P〈0.05),与14 d三联疗法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10,0.868,均P〉0.05)。3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P〉0.05)。3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10 d序贯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Hp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水平。方法 以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35例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呕血和轻度-中度贫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9例,轻度低蛋白血症6例,血清IgE升高2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2例;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肝功能及凝血象检查均正常;3例患儿行血清学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测定,其中2例牛奶喂养患儿对牛奶高度敏感,1例母乳喂养患儿对蛋清和(或)蛋黄高度敏感。35例患儿均呈现镜下糜烂性胃炎,且为多发性病灶,其中21例患儿病变以胃底、胃体黏膜多发糜烂为主,14例为胃体、胃窦黏膜多发性糜烂,3例伴胃窦、幽门管水肿,1例食管炎。所有患儿组织病理提示胃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均经患儿和母亲食物回避治疗有效。结论 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牛奶喂养多见,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为主,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及结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3.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引起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微生物。H.pylori感染可能发生在儿童早期,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可持续终身,甚至直接影响到成年期的健康。文章综述近年来关于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感染途径、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与胃十二指肠外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性疾病。该病发病缓慢,症状复杂,但均无器质性改变,至今仍无特效疗法。为探寻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我们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厂生产的91C_4—A型高效综合治疗仪进行穴位治疗神经衰弱5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2岁;病程长者达10年,短者仅1个月。经4个疗程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率达96%,治愈率为38%。 疗效标准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睡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婴儿CMV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40例,均给予一般保肝利胆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和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总胆红索(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及CM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及CMV—DNA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培菲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早期食管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对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食管癌高发区或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时具有食管疾病症状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其病变性质者,采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联合检测等方法检查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早期食管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充分且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99mTcO4-胃黏膜异位核素显像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消化道出血患儿99mTcO4-显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 95例患儿行99mTcO4-核素检查发现梅克尔憩室44例,检出率为46.3%;其中诊断胃黏膜小肠异位52.3%(23/44),疑诊胃黏膜小肠异位47.7%(21/44);男∶女为7.8:1。37例核素显像阳性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术中见梅克尔憩室,1例术中见肠重复畸形,1例术中未发现憩室病变。35例术中见梅克尔憩室患儿的病理诊断均为梅克尔憩室、胃黏膜上皮异位,其中2例伴溃疡形成,1例伴小片胰腺组织,1例伴回盲部化脓性肠炎,1例伴慢性阑尾炎。结论 99mTcO4-显像可作为儿童梅克尔憩室首选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0.
“纲目分类法”是朱熹首创的一种分类方法,其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纲目分类法产生之后,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备受中医家们的青睐,并将其应用于中医学著作的编撰之中。就其由来及其特点和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