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93篇
  4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相对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idkine(MK)基因的表达,探讨MK基因在大肠癌不同病理状态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4例临床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腺嘧啶逆转录,RT—PCR扩增,以内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mRNA相对定量MK基因的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K表达差异。结果34例样本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MK基因表达降低(P〈0.01);其中在Duckg分期中C期、女性组、淋巴结转移、管状腺癌和浸润浆膜层组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降低(P〈0.05),其余组大肠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病程晚期癌组织中MK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不同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多药耐药菌(MDRO)的生存周期及不同消毒剂对其消毒的效果。方法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将4种MDRO分别均匀涂抹于临床上常用的五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A、B、C、D、E款),于附着后24 h、48 h、72 h、1周、2周、3周、4周采样做活菌计数培养,监测MDRO在接头表面的存活情况;评价75%酒精、0.5%碘伏、2%洗必泰醇3种消毒剂对不同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MDRO的消毒效果。结果 实验发现35℃下A、B、C、D四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落生长较多且存活时间均超过4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A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存活时间最长且超过4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在C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存活时间最长且超过4周,E款无针输液接头表面附着的MDRO在4周时均无存活;3种消毒剂分别作用不同的无针输液接头5 min、10 min,对4种MDRO均有杀灭效果,但作用时间10 min效果更好,且E款无针输液接头的MDRO杀灭效果优于其他四款。结论 合理的接头设计有利于减少MDRO的定植和残留,提高...  相似文献   
993.
自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流行以来,人们通过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等,获得了较丰富的资料,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研究各类高危人群的AIDS病毒(HIV)感染率、行为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很少涉及高危人群规模的估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抗人DR5单链抗体(scFv)ZF1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ZF1对HepG-2的细胞毒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ZF1诱导HepG2的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经ANNEXIN-V/PI双染的HepG-2细胞;DNA Ladder检测HepG-2细胞的DNA特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ZF1抑制HepG-2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ZF1终浓度分别为0.225、0.45、0.9mg/ml、1.2mg/ml200μl时,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8%、52.3%、65.3%、89.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分别为0.225、0.45、1.2mg/ml2ml作用HepG-2细胞4h,凋亡率分别为32.9%、56%、83.2%;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早期凋亡细胞,细胞膜呈绿色荧光,细胞内有凋亡小体的形成,伴有核结构的变化;DNALadder出现明显的彗星尾状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ZF1诱导凋亡的细胞内Bcl-2、PARP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ZF1可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这种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Mg2+对hPDL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为后续牙周组织再生实验选择合适的Mg2+注入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取P3-P5代hPDLCs于Mg2+浓度分别为0、10、15、25、35、50 mmol/L条件中常规培养,用CCK-8法检测hPDLCs增殖情况。成骨诱导后比较各组ALP活性差异及茜素红矿化结节着色情况,进行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OPN及Bglap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16.0软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5、25 mmol/L Mg2+浓度可促进细胞增殖并提高ALP活性,35、50 mmol/L Mg2+浓度抑制细胞增殖及ALP活性。结论:适宜浓度镁离子(0~25 mmol/L)可促进hPDLCs早期成骨分化并抑制矿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20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2014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呼吸道感染患儿652例。通过咽拭子进行MP培养,统计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MP感染情况及不同抗生素间耐药率。结果在对65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培养中,MP培养结果阳性200例,总阳性率为30.67%。不同季节MP分离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冬季时MP分离培养阳性率最低(15.00%),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秋季最高,为38.50%。男性患儿MP感染阳性率为30.02%(124/413),略低于女性患儿,31.80%(76/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患儿M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6~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其余各时间段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药敏试验表明不同抗生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阿奇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与年龄有关,冬季少发,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MP咽拭子培养和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97.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适宜的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必要条件。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结果与结论:培养7 d后两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的表达及分布,研究Sclerostin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4只Wistar大鼠,安装加力装置,加载50 g力近中移动左侧第一磨牙,分别于安装加力装置后的0、1、3、5、7、14 d处死大鼠,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究第一磨牙牙周膜中Sclero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随加力时间的延长压力侧骨组织破坏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clerostin的表达逐渐增加,5 d时达到高峰,之后又逐渐降低,压力侧表达多于张力侧。结论 Sclerostin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或者直接或间接控制骨形态发生蛋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999.
19 颅内出血史
  根据最初的 FDA 标签和2013年AHA/ASA指南[24],颅内出血史是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项额外禁忌证或排除标准。最近修订后的标签仅将近期 ICH 列为一项警告,并且在禁忌证中删除了 ICH 史。与前面讨论的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排除标准相似,文献回顾仅在大样本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了少量这类病例。缺乏相关数据可能是修订后的FDA 标签不再将 ICH 史作为禁忌证而仅将近期ICH 列为一项警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FDA 如何定义“近期”一词尚不清楚。有趣的是,对在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前通过 MRI 检测脑微出血( cerebral microbleed, CMBs)存在情况进行的研究可为这个卒中亚组患者提供更多的见解。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这种微出血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反映再灌注损伤或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破坏。因此,在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后出现这些损害可能没有意义或是人为信号。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