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陈振光等于1990年首先报道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头颈。近两年,我科应用该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坏死共1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15~59岁。病种: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10例,其中陈旧性骨折1例。Garden分型第Ⅲ型8例,第Ⅳ型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3例,其  相似文献   
33.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以下简称I/R)与急性排斥反应(AR)是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的两个主要因素[1],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移植肾早期功能对长期存活具有明显影响。以往AR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逼尿肌注射组(A组)、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组(B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及尿动力学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 OABSS 评分、QOL 评分情况。结果经过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4周后,A组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以及OABSS评分, QOL评分、最大膀胱容量均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的经济、有效的新方法;采用逼尿肌联合三角区部位的注射,症状缓解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5.
索拉非尼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索拉非尼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已行肾脏原发肿瘤切除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14例,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中含有肉瘤样分化成分.平均年龄61(45~77)岁.肾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8例,乳头状癌伴肉瘤样分化2例,单纯肉瘤样癌4例,肾原发病灶中肉瘤样成分比例为20%~100%.肿瘤转移部位分别为肺、淋巴结、肾上腺、肝或骨.采用索拉非尼400 mg或600 mg,2次/d治疗.采用Kendall相关检验和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检测肉瘤样成分比例与治疗客观反应及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相关性.中位治疗时间8(3~19)个月.结果 部分缓解(PR)2例,其转移病灶均位于腹膜后及纵隔淋巴结,肉瘤样成分比例分别为100%和20%;疾病稳定(SD)7例,转移部位包括肺、淋巴结、肾上腺、骨和肝;疾病进展(PD)5例,总疾病控制率为64%.随访至2009年7月,出现PD 9例,PFS 6(0~19)个月.肉瘤样成分比例与治疗的客观反应及PFS均无相关性(P=0.247,P=0.554).结论 索拉非尼常规剂量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有一定疗效,但客观有效率及PFS与肉瘤样成分的比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ty for detection of bladder tumor by Narrow-band imaging flexible cystoscopy compared with WLI flexible systoscopy. Methods Between February 2009 and July 2009, NBI flexible cystoscopy and conventional WLI flexible cystoscopy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Olympus Exera Ⅱ endoscopy system) were both performed on 31 patients highly suspect of bladder neoplasm with same observed time and in a randomized sequenced paradigm. Every suspect mucosa lesion was biopsied in both NBI and WLI imag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etween them.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90%) were pathologically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UCC). Of 28 patients 3 were Tis, 15 were Ta, 7 were T1, and 3 were T2. Twenty were low grade carcinom, 8 were high grade carcinoma and 16 had multiple tumors, 12 had a single tumor.Of 73 biopsied lesions, 61 were diagnosed UCC under WLI image with 84% sensitivity, while 80 of 91 diagnosed under NBI image with 88% sensitivity. WLI detected 23 patients with bladder UCC while NBI detected all 28 patients. NBI detected 19 additional UCC lesions in 15 of 28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WLI(P<0. 05). Conclusion NBI flexible cystoscopy can detect more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than WLI flexible cystoscopy.  相似文献   
37.
建立预测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根据阴茎癌原发灶的病理指标,建立预测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 收集1990-2005年73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阴茎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免疫组化法检测分子指标(p53、Ki-67、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列线图.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变量包括年龄、分期、分级、蛋白表达水平(p53、Ki-67、E-cadherin和MMP-9)和脉管侵犯.其中年龄为连续变量,分期、分级、蛋白表达水平和脉管侵犯为分类变量. 结果 肿瘤分级、p53表达水平和脉管侵犯是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3.97、2.12和2.37,OR值分别为52.99、8.33和10.70.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一致系数(0.92)和良好的校准. 结论 基于阴茎鳞状细胞癌原发灶的病理特征,构建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不仅有助于个体化的判断肿瘤转移的风险,并且有助于与患者的交流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加以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18例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26.7%)显著低于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P=0.001)。经多因素生存分析,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阳性淋巴结数〉2个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在考虑了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仍是其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昆明种(KM)小鼠在体皮肤为研究材料,将实验组动物随机分为七组:空白对照组、薄荷醇组、冰片组、氮酮组、冰片薄荷醇组、冰片氮酮组、混合组。分别涂药8h,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皮肤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各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机制。结果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均可导致小鼠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疏松,细胞间隙增大,毛囊口孔径加宽,其中氮酮对小鼠皮肤的超微结构影响明显优于薄荷醇或冰片组,将以上三种促进剂混合使用时,小鼠皮肤的超微结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250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其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31例生存,105例死亡,14例失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牛存率79%,2年生存率59%,3年生存率4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PSA速率、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独立预后冈素.结论 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的PSA速率和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