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浪潮席卷全球,英国《柳叶刀》把循证医学比作临床科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996年,加拿大流行病学家Sackett将EBM定义为[1]"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患者的诊治方案".2000年,Sackett[2]指出,EBM是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的有机结合.其中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是目前获得可靠证据的最有效证据,特别是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它的实施揭开了现代意义上循证医学的序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长期接受核苷酸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7例,平均抗病毒治疗时间为(9.11±2.09)年。记录观察期内原发性肝癌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观察期内,本组4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57例(13.7)%;肝癌组在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 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大于20 IU/ml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肝癌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肝癌家族史(OR=1.568,95%CI为1.074~2.289,P=0.020)、长期饮酒史(OR=1.791,95%CI为1.227~2.615,P=0.003)、Child-Pugh C级(OR=1.598,95%CI为1.095~2.333,P=0.016)、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OR=1.476,95%CI为0.997~2.168,P=0.047)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未转阴(OR=1.480,95%CI为1.014~2.160,P=0.043)为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分级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仍大于20 IU/ml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选择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戒酒、改善肝功能状态可能减少肝癌的发生,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研究血清中CEA、CA125及CA153的水平及其变化在不可测量病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我院化疗的不可测量病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疗前后血清中CEA、CA125及CA153的检测结果,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的81例患者中,54.32%(44/81)的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处于正常水平(标志物阴性组),45.68%(37/81)的患者有1种或1种以上的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标志物阳性组),标志物阴性组患者中位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0个月,显著长于标志物阳性组的9.8个月(P=0.007);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个月 vs 37.7个月,P=0.06)。化疗后任一标志物下降Ⅱ度以上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下降Ⅰ度者(10.2个月vs 5.2个月,P=0.008)。结论 化疗前血清中CEA、CA125及CA153升高的不可测量病灶晚期乳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较短,化疗后任一标志物下降Ⅱ度以上可预测该类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获益情况。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54例,给予H101瘤内注射,每天一次,每次一支(5×1011病毒颗粒/0.5ml),连续5天,同时联合PF方案(DDP 20mg/m2静滴,d1~5,5-FU 500mg/m2静滴,d1~5)或AF方案(ADM 50mg/m2静注d1;5-FU 500mg/m2静滴,d1~5)化疗,21天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在可评价的54例患者中注射病灶的总有效率为77.7%,其中CR 10例,PR 3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局部疼痛20.4%,非感染性发热40.7%,流感样症状9.3%,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瘤内注射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对鼻咽癌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低,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疗效关系。方法: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病人接受化疗及颈部转移灶注射H10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H101注射灶疗效的相关性。结果:30例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9/30)、83.3(25/30)。H101局部注射治疗的颈部肿物有效率为83.3(25/30)。p1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55.6,阴性患者有效率9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84.0,nm23阴性患者有效率8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p16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H101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p16基因有助于预测鼻咽癌患者对H101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Doc)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一线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第一阶段入组病例给予Doc75mg/m2,静滴1h,第一天;5-氟脲嘧啶(5-Fu)200mg/m2,静滴4h,第1~14天;第二阶段入组病例给予Doc75mg/m2,静滴,第一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2000mg/m2.d-1,分两次餐后口服,第1~14天。均为每21d重复。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时间。结果:15例可评价疗效,18例可评价毒副反应。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各3、0例,有效率(CR+PR)20.0;5例(33.3)获稳定(SD)。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4个月。2例(11.1)出现Ⅲ度中性粒细胞下降。Ⅲ度非血液毒性包括腹泻(16.7)、乏力(16.7)、恶心(16.7)和口腔炎(11.1)。手足综合征轻微且少见。结论:Doc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安全性好,值得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靶器官之一.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大肠癌是临床上易于发生骨转移的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身化疗、姑息性放疗、核素治疗、双磷酸盐治疗及麻醉止痛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4年4月以紫杉醇为主综合治疗骨转移瘤7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0.
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治疗头颈部-食管鳞癌Ⅲ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H101)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治疗组(A1,A2)和对照组(B1,R2),A1组:H101+PF;B1组:PF;A2组:H101+AF;B2组:AF.结果A1组共8例,CR1例,PR6例,SD1例;B1组共6例,CR1例,PR1例,MR1例,SD3例;A2组共2例,均为SD;B2组共2例,MR1例,SD1例。结论H101对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低,易为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