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64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2篇
综合类   610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2篇
  3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克隆人肿瘤MUC1/Y全长基因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EGFP—MUC1/Y,并观察EGFP—MUC1/Y在BIU-87细胞中的表达,以进一步用于生物学功能及肿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方法:取新鲜膀胱肿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将特异引物扩增的MUC1/Y全长PCR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测序鉴定后命名为EGFP-MUC1/Y,用脂质体转染膀胱肿瘤细胞BIU87,以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构建质粒含人MUC1/Y全长cDNA编码序列,Western Blot检测和转染实验表明,构建的pEGFP-MUC1/Y基因在BIU-87真核细胞中表达,其绿色荧光蛋白瞬时表达率为20%。结论:人肿瘤MUC1/Y全长cDNA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MUC1/Y构建成功,可用于肿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ng/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10ng/ml)+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50ng/ml)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DC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MTT法检测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BIU87的杀伤率。结果第6天体外培养的DC由贴壁状态变为悬浮毛刺状细胞,第8天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状,为典型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成熟DC高水平表达CD_(1a)、CD_(83)、CD_(86)及HLA-DR等。被DC激活的T细胞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杀伤率为(48.8±3.7)%,未经DC激活的T细胞的杀伤率为(25.7±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经rhGM-CSF+rhIL-4+hTNF-α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DC。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和自然基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拟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乌司他丁组(U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1.2万IU/kg,于切后皮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CPB30min(T2)、CPB结束后30min(T3)、4h(T4)和24h(T5)测定血浆TNF-α、IL-6、IL-8和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 C组TNF-α在T2、T3明显升高(P<0.05);U组仅在T2高于基础值(P<0.05),且于T3较C组低(P<0.05)。C组IL-6于T2即升高,持续至T5;U组无明显变化,于T2明显低于C组(P<0.01)。C组IL-8于T2升Y高(P<0.05),至T3达峰值(P<0.01),于T5下降至基础水平;U组只在T3较基础值升高(P<0.05),于T2-T6均显著低于C组(P<0.05-0.01)。两组MDA均在T2升高(P<0.01),C组持续至T4,U组持续至T3。C组SOD活性自T2开始降低(P<0.01),持续至T3(P<0.05);U组无明显变化,且在T2-T4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CPB心脏手术导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94.
树突状细胞(DC)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初始者,可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采用DC疫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获得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就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与泌尿系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DC疫苗免疫治疗原理与制备方法及其在泌尿系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5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14例行Ⅰ期手术,即行经皮肾镜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38例行Ⅱ期手术,即Ⅰ期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Ⅱ期腔内技术取石术或肾切除术。结果48例患者肾盂、肾盏漏斗和输尿管梗阻部结石均被取尽,6例行肾切除术;无术后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36例患者随访1~12个月结果显示,34例。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腔内技术安全、有效、微创、保肾率高,应作为结石性脓肾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8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者精液中环核苷酸(cAMP和cGMP)水平。发现在不同精子密度的两组精液中cAM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密度与cAMP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精子活力的两组间其cAMP和cGMP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活力与cAMP和cGM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cAMP含量与精子的密度有关,精子活力与cAMP及cGMP含量关系密切。作者认为环核苷酸在生殖细胞的生长成熟及其功能活动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评价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additive、logistic评分、EuroSCOREⅡ模型及心脏麻醉风险评分(CARE)对于预测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在院死亡率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行CABG的维吾尔族患者61例,术前分别使用EuroSCORE additive评分、logistic评分、EuroSCOREⅡ模型与CARE评分对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进行评估,术后比较各种评分模型的预测死亡率与实际在院死亡率。模型预测的校准度采用拟合优度检验,预测的鉴别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检验。结果对于实施CABG的维吾尔族患者,EuroSCORE additive评分、logistic评分及CARE评分预测鉴别度均较好,CARE评分最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754、0.864),EuroSCOREⅡ模型的鉴别度较差(ROC曲线下面积为0.682)。结论EuroSCORE模型中的additive评分、logistic评分以及CARE评分对维吾尔族CABG术患者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鉴别力,针对维吾尔族CABG手术患者,可以优先采用CARE评分进行风险预测。最新的EuroSCOREⅡ模型不适合于维吾尔族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的治疗是用补法. 冬季气候相对干燥,人们如果不注意饮食调剂和补充水分,就很容易“上火”,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引发“上火”的因素很多,如情绪波动、受凉伤风、嗜烟嗜酒、过食辛辣食品或肥腻食品、缺少睡眠等,都会引起人体“上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