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therapeutic effect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ies in acute traumatic patients with diffusebrain swelling. Methods 23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traumatic diffusebrain swelling admitted and confirmed by X-CT were randomly treated by surgicaldecompressive craniectomies (operative group). Their tre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those of another 11 patient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non-operative group) at the sameperiod.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similar in both operative andnonoperative groups. Conclusion Th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operationhas no value and not vali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posttraumatic diffuse brain swelling.  相似文献   
52.
53.
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镜是从脑室系统疾病开始应用的,截至目前,脑室系统疾病的内镜治疗技术也是相对较成熟的,远期疗效评价有据可循。但近几年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治疗发展到治疗诊断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特别是治疗脑内感染性炎性病变及利用内镜更精确地研究脑内病理生理变化,为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定位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微创手术治疗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急诊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形式通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导入工作电脑,应用3D Slicer软件行脑内血肿及头面部皮肤三维重建,设置参考点后将图像导入智能手机,通过手机相机功能实现简易增强现实技术,描画脑内血肿体表投影后,在血肿边缘粘贴标记物后复查头颅CT,分析各标记点与血肿实际边界的距离偏差。结果 42例共粘贴标记物168个。标记物与血肿距离偏差在0.04~7.20 mm,平均(3.10±1.10)mm;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90±1.19)mm、(3.02±1.31)mm、(2.66±1.27)mm、(2.43±1.41)mm。头皮标记物与脑内深部血肿实际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可为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微创手术提供可靠及较准确的体表定位指导,可作为脑内血肿定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微创大剂量尿激酶对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6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5±1.47)d。对照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12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11±3.76)d。结论较单纯腰大池置管引流,微创超大剂量尿激酶双向治疗重度脑室出血,能显著加快脑室血肿溶解,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6.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继发性脑损伤,发病率约5%[1],多发生于中、重型颅脑损伤后,由脑脊液的循环动力学异常而引起,传统的治疗采取钻孔引流的方法.我院2001年6月~ 2010年6月共收治118例硬膜下积液病人,依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7.
肾脏巨大囊性畸胎瘤临床十分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腰背部酸胀痛2年余,服药可以缓解,无尿频、尿急、尿痛,也无血尿。近半年常感乏力,胸闷、心慌、出冷汗等。1998年7月22日外院B超及CT诊断为右腹膜后肿瘤。1998年8月18日入院。查体:腹部微隆,右侧腹可触及1约15cm×10cm×9cm大小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肿块无活动,右肾区无叩击痛;左肾未触及,左肾区亦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ACTH、血浆皮质醇、17-OH,17-KS及VMA均正常,醛固酮水平略高,电解质正常。再次B超示右肾前方14…  相似文献   
58.
左毅  李恒 《中国药师》2009,12(7):921-92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ODS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7nm;柱温:30℃。结果:连翘苷的浓度在20.34~406.80μg·ml^-1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1.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9.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对于尿道扩张失败和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正确恢复尿道解剖连续性,切开、切除狭窄处瘢痕而又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2002年5月~2006年8月,利用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